掌心的文明
陈默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光标,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w!z~s+b,o.o*k*.^c¢o_m/窗外的天已经擦黑,文旅集团总部的办公区只剩下他这间办公室还亮着灯,空气里弥漫着速溶咖啡的焦香和数据报表的油墨味。“家庭旅行日专项反馈汇总”几个字在屏幕上格外醒目。这是他推行“每月家庭旅行日”后的第三份报告,初衷是想看看自己定下的规矩究竟能带来多少改变——不仅是陪妻女的时间,更是想从游客的视角,找找那些被团队忽略的细节。鼠标滚轮往下滑,一行加粗的橙色字体突然撞进眼里:“孩子能亲手摸文物的环节太棒了!我家娃回来后天天念叨青铜器上的花纹。”他顿了顿,反手点开原始数据表格。负责统计的实习生很用心,给每条反馈都标了标签,“可触摸”“互动性”“孩子喜欢”这几个词像撒了把种子,在密密麻麻的文字里冒出成片的绿芽。按系统自动生成的词云图,“触摸”两个字大得几乎占满了右上角,占比63%。这个数字让陈默有些意外。他想起上周带女儿陈念去西南古镇的非遗工坊,小姑娘踮着脚够展柜里的木雕小狮子,鼻尖都快贴在玻璃上了。妻子林晚当时笑着说:“隔着层玻璃,再珍贵的东西也像隔着层雾。”那时只当是句玩笑,此刻却在数据里显出了分量。他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望着楼下车水马龙。集团旗下的景区里,那些被恒温恒湿系统保护着的文物,那些被防弹玻璃罩隔绝的历史痕迹,不正是隔着层更厚的雾吗?“陈总,还不走?”秘书小张抱着文件路过,探头问了句。“把文物保护部和运营部的负责人叫回来,半小时后开会。”陈默转身时,眼里已经有了决断。会议室里的气氛有些微妙。@求3|^书+~{帮/~′ ?更°{>新o最_快:^文物保护部主任老周推了推眼镜,看着投影幕上“拆除玻璃罩”的提案,喉结动了动:“陈总,这不合规矩啊。国家文物局有明确规定,一级文物必须采用封闭式展柜,就算是复制品,也得考虑磨损问题。”运营总监李薇倒是更关注实际效益:“复制品的制作成本不低,而且专人讲解意味着要增派人手,人力成本至少上浮20%。万一游客不爱护,刮花了、摔坏了,算谁的?”陈默没直接回应,而是点开手机里的照片。屏幕上,陈念正蹲在非遗工坊的木台前,小手捏着刻刀跟着老匠人学雕花纹,脸上沾着木屑也不自知。“你们看,这是我女儿。她第一次摸到真正的老木头时,眼睛亮得像装了星星。”他抬眼扫过众人:“我们做文旅,到底是在做什么?是把文物锁起来供着,还是让更多人,尤其是孩子,真正感受到文明的温度?”老周张了张嘴,想说“文物保护高于一切”,却被陈默接下来的话堵了回去:“我没说要动真品。把所有展柜里的文物换成1:1复制品,用特殊材料制作,保证质感接近原件但更耐磨损。真品移到库房,每月搞一次‘文物见面会’,邀请游客近距离参观。”他顿了顿,指尖在桌面上敲出清脆的声响:“至于讲解,从每个景区的老员工里挑人培训,要会讲故事,会跟孩子互动的那种。下周一开始,先在西南古镇和山地营地试点。”散会时老周磨磨蹭蹭地走在最后,陈默叫住他:“周主任,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但你想想,我们爷爷那辈,谁不是揣着个老物件长大的?那些铜锁、瓷碗,摸着摸着就把日子过成了历史。现在的孩子,连触摸的机会都没了,还谈什么传承?”老周叹了口气,终究还是点了头:“我让技术部想想复制品的材料,尽量做到以假乱真。÷ˉ幻-¢&想e?姬° ?a最·^新D°章?^节_更·?新D快$?”试点工作比想象中更繁琐。第一批复制品运到西南古镇时,老匠人王叔围着那尊青铜鼎的仿品转了三圈,眉头拧成个疙瘩:“不对,这包浆太新了,摸着滑溜溜的,没有老物件的糙劲儿。”陈默蹲下身,指尖抚过鼎身的纹路。复制品做得很精致,甚至连锈迹的分布都和真品一模一样,但确实少了点什么——那种被岁月磨出的温润,那种带着历史体温的粗糙感。“拆了重做。”他当机立断,“让工厂用旧料打底,表面做自然氧化处理。告诉他们,宁肯有瑕疵,也要有‘手气’。”运营部那边也出了岔子。培训出来的讲解员还是老一套,对着一群奶声奶气的孩子背史料:“这件唐三彩马制作于公元712年,高34厘米,釉色以黄、绿、白为主……” 陈念跟着林晚来视察时,正撞见个小男孩听得直打哈欠。小姑娘拽着陈默的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