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爸爸,这个叔叔讲得没有王爷爷好听。王爷爷会说,这匹马以前是将军的坐骑,晚上会偷偷吃草呢。”
陈默把所有讲解员叫到一起,没讲大道理,只放了段视频——那是他用手机拍的王叔给孩子们讲木雕故事的场景,老头没念过多少书,却能把一块木头的来历编成顺口溜,逗得孩子们咯咯直笑。“游客来这儿不是听历史课的,是来交朋友的。”陈默关掉视频,“那些文物背后的人,那些藏在纹路里的故事,才是我们要讲的。下周考核,谁能让五岁的孩子记住三件文物的故事,谁就留下。”第一个月月底,试点景区的投诉率飙升了15%。有家长投诉孩子把复制品上的“锈迹”抠掉了一块,有老人骂这种做法“没规矩”,甚至有同行在行业群里冷嘲热讽:“陈总这是想钱想疯了,拿文物当玩具。”林晚看着陈默对着投诉记录唉声叹气,递给他一杯温牛奶:“还记得你第一次卖二手车吗?有个客户嫌你把车擦得太亮,说‘一看就是想遮瑕疵’。你当时怎么说的?”陈默愣了愣,随即笑了。那是十年前的事了,他还在做二手车生意,有个老主顾指着刚抛光的车说三道四,他没辩解,直接把人拉到车底:“您看这底盘,我没动过,有锈迹才证明是原厂件。亮堂是因为我擦得用心,不是想藏猫腻。”“现在不也一样?”林晚靠在他肩上,“有人骂,说明有人在乎。咱们得让他们知道,拆玻璃不是为了省事,是为了让更多人真的看见。”第二天一早,陈默带着团队去了古镇。刚进景区就听见一阵吵嚷,一个穿西装的男人正指着展台上的陶俑嚷嚷:“这玩意儿是假的吧?我昨天摸的时候还掉了块漆!”讲解员小姑娘急得脸通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陈默走过去,拿起那块掉下来的“漆皮”,其实是复制品表面做旧的特殊涂层。他对那男人笑了笑:“先生您摸得够用力的,这陶俑在土里埋了两千年,当年工匠捏它的时候,指印比您这力道重多了。”他把复制品转了个方向,指着底部一个模糊的指痕:“您看这儿,这是当年制陶师傅留下的印子。我们做复制品时特意保留了这个细节,就是想让大家知道,这些老物件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是人手一点点捏出来的。”男人愣住了,陈默顺势说:“您要是感兴趣,我让师傅带您去后面的工坊,亲手捏个小陶俑,您也给两千年后的人留个印子?”那天下午,陈默在游客留言本上看到一行字:“原来文物不是冷的,是有手印的。”第二个月,投诉率降了一半,而亲子客群的二次到访预约开始排起了队。有个幼儿园老师带着二十多个孩子来参观,孩子们围着复制品版的编钟敲出不成调的曲子,老师在一旁笑着录像,说这是“最生动的历史课”。老周也转变了态度。他拿着磨损检测报告找到陈默,语气里带着点不可思议:“复制品的磨损程度比预期低30%。而且你看,这些触摸最频繁的地方,都是纹饰最精美的部分,孩子们其实比我们想的更懂得珍惜。”陈默看着报告上的曲线图,突然想起女儿画的一幅画:一张大大的手掌里,托着个小小的青铜器,旁边歪歪扭扭写着“爸爸的手,文物的家”。三个月后的总结会上,李薇展示的ppt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亲子客群留存率40%,这意味着每十个带孩子来的家庭里,有四个会成为回头客。更意外的是,成人游客的满意度也提升了27%,不少人在反馈里写:“跟着孩子摸了回文物,才发现以前看的都是假历史。”散会后,陈默接到林晚的电话,说陈念在学校的历史课上拿了满分,老师让她上台讲讲最喜欢的文物。“念念说,她最喜欢那个能摸的鼎,因为‘它的故事有温度’。”林晚的声音里带着笑意。陈默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车流汇成的光河,突然觉得那些被触摸过的复制品,那些留在掌心的历史温度,正在悄悄改变着什么。他拿出手机,给老周发了条信息:“下个月的‘文物见面会’,让孩子们也摸摸真品吧,戴着手套就行。”窗外的夜色渐浓,陈默关掉电脑,拿起椅背上的外套。今天不用加班,他答应了妻女,要去新开的亲子餐厅试试那里的“文物造型”点心——据说小面团捏成的青铜器,能让孩子边吃边记住那些古老的纹路。走到电梯口时,他瞥见墙上的集团标语:“让文明可及”。这是他上周让人换的,换掉了之前那句“传承历史,守护文明”。因为他突然明白,文明从来不是用来守护的,而是要放在掌心,慢慢焐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