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嵌进指腹的痛楚,只是,这种痛,再进不了麻木的心内。
“朕知道,母后并非真的要斥责于朕,只是,朕登基时,恰逢父皇暴毙,母后费了很大的力,才最终平了前朝三王之乱,仰仗的就是三省和骠骑将军的支持。所以,无论怎样,在朕根基未稳之前,对于三省,朕能做的,仅能是礼让有加。也因着这层礼让,朕即便不想临幸于她,终究在大婚后的第二日,完成了对她的义务。”
义务,这个词,对于深宫女子来说,不啻是最残忍的措辞。
然,后宫佳丽三千,若非帝王须秉承‘雨露均沾’的祖训,又岂来玉牒牌的轮换呢?
说到底,正是一种‘义务’罢了。
他于她,现在,其实,连‘义务’都是称不上的。
“入宫后,她其实把一切都尽量做到最好。做为皇后,她对诸妃,娴淑大度;做为妻子,她对朕,体贴入微;做为女儿,她似乎从不干涉前朝之事。只是,朕把这些仅和别有用心联系起来,朕认定,她进宫,必是有所图的,必定不会纯粹。毕竟,朕虽在大选第一年,迎娶她为中宫,其他两省执权者的千金,亦会陆续地送进宫来,这些,都是朕无法避让的,也是她需要在她们之前巩固自己牢不可破的圣恩。”
妻子,对,只有皇后才是他的妻子,而西蔺媄做为元后,才是他原配的发妻。
而慕湮若非那枝簪花的缘故,做为三省之一,尚书省尚书令的千金,亦是他要册的高位后妃。
只因着上元节那晚的阴差阳错,才让他和慕湮最终错过。
否则,不论以慕湮的身份,或者是由着他的心,都将是帝妃最完美的演绎。
她,又算什么呢?从一开始,就注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她握着的手,慢慢松开,指腹留下些许的红印子,但,再不会疼痛。
“即便心里认定她有所图,朕却仍开始对她盛宠。一月间,总有大半月,朕只歇在她的鸾凤宫内。后宫乃至前朝,都惊讶于朕竟会这样宠爱一名女子,可,他们都不知道,就在那一日,母后训斥朕后,朕悟到了一点,真正的帝王,能把爱和宠,完全分开。而朕,做到了。”
宠和爱完全分开,那么,他对她呢?
是否,无宠,也无爱呢?
罢,这不该是她再去纠结的问题。
因为,如今的她,早没有了资格。
“她以为朕真的喜欢她,每日,朕批完折子,无论多晚,她都会很开心地做一些,宫里从没有过的新奇事,逗朕开心。只是,朕哪怕对着她笑,那样的笑,却是从来进不了心的。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了一年,直到,有一日,太医告诉朕,她怀了身孕。”
她的小腹内,如今也孕育着一个生命。
如果,这个孩子,是他的,那该多好啊。
这一念,浮上她的心房时,她的脑中忽然炸开了一样,刹那,她的思绪滞僵。
她越来越胡思乱想了,或许,怀孕后,她的神智就开始不清了吧。
“朕听到这个喜讯时,不知道心里究竟是什么滋味多一些,也在那一晚,朕去看她时,她第一次求了朕,她让朕千万保住她这个孩子,孩子不在了,她就不在了。朕不知道,为什么她会突然做出这个请求,或许,在那时,她就预感到了什么,只是,朕根本没有重视这件事。”
她想,她能体味西蔺媄的心境,没有做过母亲的人,不会了解这种心情。
哪怕,这个孩子,是不该来到这世上的,但,只要他存在了,无论怎样,做为母亲,竭力地想护得他的周全,即便牺牲自己的命,都是在所不惜的。
“彼时,朕一直冷眼对待这些后宫的明争暗斗,本来,这就是和前朝鲜一样血腥的地方。纵使宫里曾有一名美人因难产致死,但,朕以为,对于中宫皇后,又是侍中的女儿来说,先前在宫闱倾讹中,既然都安然无恙,身怀龙嗣,又有几人敢去谋算呢,并且,纵是生下来,又能如何?”
他说到这一句时,稍稍顿了一下,有些话未必是说了,才是好的。
譬如生下来,若是皇子,‘杀母立子’的规矩是悬挂在那的,然,对眼前的她,他无论如何,不能将这道规矩现在说与她听。
否则,他担心,她的聪明会让她去想一些本不该想的事,最后,反把自己陷绕了进去。
他喜欢她的聪明,但,更多时候,宁愿她愚笨一点。
至于她腹中的这个孩子,哪怕是男孩,他都一定会保得她们母子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