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她的童年。
而这冰冷记忆的续篇,是第二天清晨。当杜嘻嘻在医院挂着点滴醒来时,看到的是匆匆赶来的杜正勤。他脸色苍白,眼窝深陷,身上的衣服还是湿的,沾满了泥泞。最触目惊心的是,他右侧的鬓角上,赫然多了一道新鲜的、深可见肉的伤口!皮肉外翻,边缘沾着干涸的血迹和污泥,伤口周围已经红肿起来。雨水、泥浆和暗红的血痂混合在一起,凝固在那道狰狞的疤痕上。
后来才知道,那晚他心急如焚地赶往学校,在漆黑的雨夜里根本看不清路,自行车的前轮狠狠撞上了路沿石,整个人连人带车失控地一头扎进了路边的绿化带!尖锐的灌木枝丫划破了他的额角和鬓角,留下了这道永久的印记。
他顾不上处理伤口,硬是推着摔坏的自行车,淌着泥水,一瘸一拐地赶到了学校处理危机,直到凌晨才拖着疲惫伤痛的身体赶到医院。
直到现在,他那原本该是乌黑的鬓角间,那道如同蜈蚣般扭曲、颜色略浅于周围皮肤的疤痕,依然清晰可见。
这道疤,成了那个冰冷雨夜最残酷也最沉默的见证——见证了他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舍生忘死”,也见证了他作为父亲的缺席和对家庭造成的伤害。它是杜嘻嘻心中一道无法愈合的裂痕,是横亘在父女之间一道冰冷的界碑。
然而,记忆的画面陡然切换,色彩瞬间变得明亮而喧嚣。
那是省重点高中的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巨大的礼堂里座无虚席,人头攒动。空气里弥漫着青春荷尔蒙的躁动、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大战将至的紧张。
高高的主席台上,杜正勤穿着一身熨烫得笔挺的深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充满力量。他站在话筒前,没有看稿子。
他开口了。声音通过音响传遍礼堂的每一个角落,洪亮、清晰、抑扬顿挫,带着一种摄人心魄的激情!他的演讲,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而是文采斐然,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直指人心。他谈理想,谈奋斗,谈坚持,谈家国情怀。他时而慷慨激昂,声如洪钟,手臂有力地挥动,仿佛要劈开前路的荆棘;时而语重心长,娓娓道来,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分享着人生的真谛;时而又妙语连珠,幽默风趣,引得台下爆发出阵阵会心的笑声和雷鸣般的掌声。
那一刻的杜正勤,仿佛全身都在发光!他不再是那个雨夜里冷漠决绝的父亲,也不再是那个刻板挑剔的严父。
他化身成了一位充满文韬武略的统帅,一位点燃灵魂的布道者!他的语言充满了魔力,每一个字都像投入油桶的火星,瞬间点燃了台下数千名莘莘学子眼中拼搏的火焰!他的激情感染着每一个人,让台下的少年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恨不得立刻投身书海,为梦想拼尽全力!他生动活泼的演讲,为无数迷茫或疲惫的心灵注入了无限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念,那一刻,他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是学子们心中的精神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