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里沉稳的心跳,像训练馆里永远准时的节拍器。
换乘站的人流将两人短暂冲开时,孙颖莎的手突然被人攥住。王楚钦的掌心全是汗,指尖在她手背上划了个圈——这是河北少年队走失时的约定暗号。她反手握住的瞬间,看见他另一只手里还攥着那张猫咖的拍立得,照片边角己经被捏出浅浅的折痕。
复兴门站的站台广播响起时,孙颖莎的目光落在对面的广告牌上。世乒赛的宣传照里,她和王楚钦穿着混双队服击掌,红色与蓝色的队服在绿色球台边格外鲜亮。“那时候你发带总掉。”王楚钦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声音被淹没在地铁进站的轰鸣里,却精准地传到她耳朵里。
地铁门即将关闭的瞬间,孙颖莎突然把发带解下来,塞进他手里。“明天训练别迟到。”她的声音被夹在关门的缝隙里,红色身影在玻璃门后渐渐变小。王楚钦摊开手心的发带,草莓图案被汗水浸得发暗,像颗藏在掌心里的星星。
训练局宿舍的夜:阳台上的月光
孙颖莎推开宿舍阳台门时,对面楼的灯光正好亮起。王楚钦的身影在阳台上晃了晃,蓝色睡衣的领口敞开着,手里举着罐草莓汽水——和她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一模一样。“明天的战术分析会,”他对着空气喊,声音越过晾衣绳上的队服,“记得带雄安的笔记。”
孙颖莎举起汽水罐的动作像在碰杯,月光在罐身上反射出的光斑,正好落在他阳台的战术板上。“你的反手胶带该换了,”她的声音被风吹得有点散,“跟雄安最后一场单打时一样。”王楚钦低头看手腕的瞬间,她己经转身回屋,发梢扫过阳台的风铃,叮当作响的声音里,藏着两人都懂的晚安。
书桌上的速写本突然滑落,露出夹在里面的拍立得。照片里的红色袖子与蓝色袖子在空中交叠,像道模糊的彩虹。孙颖莎把照片放进相框的动作很轻,旁边的河北少年队合影里,十二岁的她正抢十三岁的他手里的糖葫芦,红色的糖衣在阳光下闪着光,像颗永远不会融化的星星。
王楚钦的阳台上传来翻书的声音,他把那张红色发带夹进战术板的动作格外小心。板上“孙颖莎正手快带”几个字旁边,不知何时多了行小字:“今天的山药豆比卤煮好吃”。月光透过窗户落在上面,把蓝色的笔迹染成了温柔的银白,像给这脱下队服的一天,盖上了枚安静的邮戳。
训练局的梧桐叶还在往下落,沙沙的声响里,红色运动鞋与蓝色板鞋的足迹在水泥地上渐渐重叠。那些藏在胡同烟火里的默契,老菜馆蒸汽里的低语,地铁人潮里的牵引,终究要回到战术板与球台的世界。但至少在这个北京的秋日,他们脱下了红蓝队服,做了回普通的少年,在落叶与月光里,把十年的并肩,写成了未完待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