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医圣传 > 第375集:《苗医公益讲座全球行》

第375集:《苗医公益讲座全球行》

,竟然找到了同一种治病的植物。”

听众里有位叫法蒂玛的母亲,她的孩子患有过敏性鼻炎,常年鼻塞。李明月检查后,用苗医的“鼻灸”疗法——把苍耳子和辛夷花点燃,让药烟轻轻熏鼻。孩子起初有些害怕,当鼻塞的症状缓解后,立刻露出了笑脸。

“我们这里风沙大,很多人都有鼻炎。”法蒂玛请周琪把药方翻译下来,“我要告诉邻居们这个方法。”

讲座结束后,哈立德教授邀请团队去参观他的草药园。在尼罗河畔的田地里,他们看到了熟悉的薄荷、甘草,还有埃及特有的药用金盏花。“古埃及人相信,草药是神的恩赐。”哈立德摘下一片金盏花叶,“现在我相信,无论来自哪个民族,这些植物都是全人类的礼物。”

离开开罗时,默罕默德送给他们一个小小的莎草纸卷,上面画着古埃及的药神。“愿你们像药神一样,把健康带到更多地方。”他的眼神真诚而热烈,就像金字塔顶的阳光。

六、北京:回家路上的新起点

巡讲的最后一站是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报告厅里坐满了中西医专家。龙安泰站在台上,身后的大屏幕播放着这半年来的照片:伦敦雨夜里的银针、里约街头的药草香囊、悉尼海滩边的养生粥、开罗草药园里的金盏花……

“在伦敦,有位风湿病人说,苗医让他重新握住了孙子的手;在里约,亚马逊的印第安人把他们的草药图谱分享给我们;在悉尼,退休护士戴维现在成了苗医食疗的推广者;在开罗,哈立德教授说要和我们合作研究古草药。”龙安泰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充满力量,“这一路我们发现,健康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而传统医学就像一条隐秘的河流,在不同的文明底下,其实是相通的。”

台下响起了长久的掌声,卫生部的张司长走上台,递给他一块牌匾,上面写着“苗医文化国际传播中心”。“你们的巡讲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魅力,”张司长说,“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讲座结束后,阿依在走廊里遇到了托马斯老人的女儿——她特意从伦敦飞来北京,带来父亲的视频。画面里,曾经拄着拐杖的老人正在花园里修剪玫瑰,动作虽然缓慢,却不再僵硬。“他说要谢谢你们,”女儿的声音带着哽咽,“这些年,他第一次能自己浇水。”

夜幕降临,团队成员站在天安门广场前,看着华灯初上。龙安泰拿出手机,翻看着世界各地听众发来的邮件:里约的卡米拉说她们村开始种艾草了,悉尼的伊莎贝拉说她的失眠好了很多,开罗的法蒂玛寄来了孩子的笑脸照片……

“师父,下一步我们去哪里?”阿依望着璀璨的星空,眼里闪着期待的光。

龙安泰指着天边最亮的那颗星:“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你看,苗医的火种已经点燃了,接下来,该让它燎原了。”

夜风拂过,带着远处传来的槐花香,像极了苗寨里草药的气息。他们知道,这场跨越五大洲的健康之旅,其实也是一场回归——让传统医学回到它本该在的地方: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不是古籍上的文字,而是在普通人的生活里,在每一双重新获得力量的手中,在每一个安然入睡的夜晚。

苗医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