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指数体系》,封面上的烫金标题在日光灯下泛着冷光。
"我们需要给算法装上玻璃罩,"林溪的声音清晰而坚定,"第一,公开核心算法的决策逻辑框架,让市民知道系统是如何判断'优先级'的;第二,所有涉及生命安全的调度必须保留人工复核通道,且复核权限不能被系统限制;第三,每月发布算法公平性报告,接受公众监督。"
张野在一旁补充:"我们已经开发出了透明指数的评估模型,从决策可解释性、公平性、纠错效率三个维度打分。上周的火灾事件,指数只有38分,而暂停算法的今天,指数反而达到了82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市长沉默地翻着报告,窗外的抗议声隐约传来。他突然在报告末尾签下名字:"就这么办。但我要提醒各位,一旦公开算法逻辑,可能会有人钻空子,比如故意制造拥堵来触发人工调度。"
"那也比让市民活在黑箱里强,"林溪说,"信任不是靠完美的系统建立的,是靠承认不完美,并且愿意改正。"
三个月后,青藤市的街道上出现了新的景象。十字路口的电子屏不仅显示红绿灯时长,还会滚动播放"本时段通行优先级依据:急救车辆>公交>社会车辆";社区公告栏里贴着城市脑的月度公平性报告,用彩色图表展示不同区域的出警响应时间差异;甚至有市民自发组织了"算法观察员"队伍,定期和技术团队讨论系统的改进方向。
李莉不再需要频繁按下人工干预键,但她的工作台上多了个红色的按钮,旁边贴着说明:"任何时候,生命优先。"那天她接到一个特别的电话,是上次那位羊水破裂的孕妇打来的,说宝宝很健康,大名叫"明睿",小名叫"透明"。
林溪和张野的团队还在加班加点,他们的最新任务是优化"特殊天气应急算法"。张野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曲线说:"你看,现在系统会自动识别暴雨天气里的积水点,提前引导车辆绕行,而且这个判断逻辑是公开的,基于近五年的积水数据和实时监测。"
林溪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城市的灯光次第亮起,像无数双注视着天空的眼睛。"其实所谓透明,不只是让算法公开,"她轻声说,"是让每个人都相信,这个城市的智慧,最终是为了守护每一个具体的人。"
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城市脑的透明指数正在缓慢上升,已经稳定在85分。而在屏幕的右下角,有一行小字在不断闪烁:"当前在线人工复核员:23人,等待处理请求:0。"雨又开始下了,但这一次,没有人再担心救护车会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