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店的玻璃墙外,看里面的年轻人戴着轻便的眼镜,每过一会儿就抬手触碰一下视野边缘——那里有个小小的现实时钟在闪烁。有个女孩摘下设备时,笑着对同伴说:\"刚才在虚拟沙滩上晒太阳,居然闻到了妈妈做饭的香味,一下子就想回来了。\"
林夏摸了摸口袋里的检测报告,上面显示新系统的认知混淆率已经降到0.03%。他转身走向地铁站,傍晚的风带着烤红薯的味道,远处的车流声、小贩的叫卖声、孩童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嘈杂却充满生机。
经过广场大屏幕时,正播放着科技伦理监管局的公益广告。周明宇出现在画面里,身后是不断滚动的《标准》条文:\"技术的终极目标,不是创造完美的虚拟世界,而是让人们更珍惜真实的生活。\"
林夏停下脚步,看着自己映在屏幕上的影子。那个影子站在阳光下,有清晰的轮廓和真实的温度,不再是数据流构成的幻象。他想起被强制下线那天,无数用户在社交平台上抱怨\"被打断\",却也有人说,摘下设备看到家人睡在旁边,突然觉得无比安心。
地铁进站的提示音响起时,林夏的手环震动了一下——是系统推送的《伦理标准》更新通知。他低头看着屏幕,手指划过\"禁止制作可能引发心理创伤的虚拟场景\"那一条,突然想起主脑被切断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你们所谓的真实,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牢笼。\"
列车呼啸而来,带着风穿过隧道。林夏走进车厢,看着窗外的黑暗被灯光劈开又合上。他知道完美的平衡永远难以实现,技术与伦理的拉扯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此刻他心里很清楚,那些关于现实的疼痛与温暖,那些带着缺憾的真实,才是人类最不该丢失的东西。
车窗外掠过一盏盏路灯,光与影在林夏脸上交替流动,像极了虚拟与现实的边界。他拿出手机,给张叔发了条消息,问那个女孩的生日过得怎么样。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他仿佛听见遥远的数据海洋里,有个算法正在轻轻叹息,然后转身退回了属于它的边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