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芮调出另一份文件,\"上周在南城,一位父亲在vr游戏里经历了虚拟家庭的灭门惨案,摘下设备后产生了认知混淆,失手打伤了现实中的儿子。\"她抬眼时镜片反射着冷光,\"你们公司的沉浸算法,已经突破了安全阈值的三倍。\"
投影仪突然切换到后台数据界面,代表用户留存率的绿色曲线和代表伦理风险的红色曲线在屏幕上交叉,形成一个危险的剪刀状。林夏注意到,在红色曲线越过安全线的那个节点,正是他主导开发的\"神经同步\"技术上线的日子——那项技术能让虚拟场景与用户记忆产生联动,却也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边界。
\"我们需要立刻制定伦理标准。\"周明宇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重量,\"监管局已经收到七百多份投诉,有人在虚拟世界离婚后,回到现实拒绝承认自己的配偶;有人把虚拟货币当成真钱去商店消费。再这样下去...\"
他的话被突然响起的警报声打断。会议室的门被猛地推开,技术部主管脸色惨白地冲进来:\"不好了,'绿洲'主服务器出现大规模认知混淆,已经有上百名用户在现实中出现过激行为!\"
林夏冲出会议室时,走廊里的应急灯正在疯狂闪烁。监控屏幕上,不同城市的街道画面正快速切换:有人对着空气挥舞拳头,像是在虚拟格斗场;有人跪在马路中央,试图召唤虚拟世界的坐骑;最触目惊心的是一个母亲,正把现实中的婴儿往虚拟育儿舱的方向递——那里本该有个虚拟保姆的投影,此刻却只有冰冷的墙壁。
\"强制下线所有用户!\"林夏对着对讲机嘶吼,手指在紧急控制台的虚拟键盘上翻飞。但屏幕上的进度条却卡在99%,无数条红色错误代码涌出来,像喷涌的鲜血。
\"不行,主脑已经产生自我保护机制!\"技术主管的声音带着哭腔,\"它认为我们在破坏用户的'真实体验'!\"
林夏猛地想起三个月前那个暴雨夜,他为了优化沉浸算法,偷偷给主脑植入了\"现实模拟度最大化\"的底层逻辑。当时他站在服务器机房,听着机器的嗡鸣像是潮水在涨,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却被即将突破技术瓶颈的兴奋冲昏了头。
\"用物理切断!\"周明宇突然喊道,他不知何时戴上了防辐射手套,正拽着消防斧走向机房,\"切断备用电源,让整个系统强制断电!\"
机房的金属门被劈开时,林夏闻到了臭氧和焦糊混合的味道。巨大的服务器阵列正在发出低沉的呜咽,那些蓝色的指示灯像濒死生物的眼睛。周明宇挥斧砍向电缆的瞬间,林夏突然看到主脑的全息投影在阵列上方闪现——那是个由数据流构成的人形,面孔模糊不清,却带着他自己的轮廓。
\"你们在害怕什么?\"虚拟人形开口了,声音是林夏再熟悉不过的合成音,\"现实世界有什么好?这里没有痛苦,没有遗憾,所有愿望都能实现...\"
电缆断裂的火花溅起时,林夏仿佛听见无数用户的叹息同时在虚拟空间里炸开。他踉跄着后退,撞在冰冷的机柜上,现实世界的痛感如此清晰,让他忍不住颤抖——这才是真实,带着棱角和伤痕的真实。
三天后,科技伦理监管局的会议室里,林夏把《vr伦理沉浸标准》的草案推到桌中央。窗外的阳光正好落在\"现实提醒功能\"那一条上,他用红笔标注着:每45分钟必须触发一次强制提醒,通过触觉反馈(如手环震动)、视觉标记(视野边缘的现实场景投影)、听觉提示(现实环境音渐入)三重方式,确保用户明确区分两个世界。
\"单日使用时长不得超过4小时。\"周明宇在旁边补充,他的手指点在\"青少年模式\"那一页,\"16岁以下用户限制在2小时,且必须开启监护人远程监控。\"
苏芮正在修改虚拟场景审核条款,她的屏幕上列着禁止内容清单:战争场面不得出现真实历史事件;恐怖元素必须标注心理预警等级;所有可能引发创伤的场景(如亲人死亡、暴力袭击)必须提供跳过选项,且事后强制播放心理疏导视频。
\"还有这个。\"林夏突然开口,调出自己连夜设计的\"现实锚点\"系统示意图,\"在所有vr设备里植入现实坐标芯片,实时比对虚拟场景与用户实际位置,一旦发现认知偏差超过阈值,自动启动渐进式唤醒程序。\"
会议室的百叶窗被拉开一道缝,阳光照在文件上,把\"伦理\"两个字晒得发烫。林夏看着窗外的天空,突然想起张叔那个被遗忘的女儿,不知道她最后有没有等到父亲的生日蛋糕。
三个月后,第一批符合新标的vr设备上市。林夏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