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215集:《反思与前行》

第215集:《反思与前行》

,才刚刚开始。

第二章:断层之思

危机解除后的一周,“奥林匹斯”实验站并没有恢复往日的喧嚣与高效。相反,一种沉重的反思氛围笼罩着整个团队。斯科特召集了所有核心成员,开了一次特殊的会议。

会议室内,不再是往常讨论技术细节时的热烈,而是一片沉寂。巨大的屏幕上,不再显示着复杂的量子物理公式,而是播放着危机期间的监控录像和数据曲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们赢了吗?”斯科特打破了沉默,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只是暂时挡住了干扰,让网络恢复了稳定。但我们真的解决了问题吗?我们甚至都不知道那干扰的本质是什么,它来自哪里。”

年轻的物理学家马克站了起来,脸上带着困惑:“斯科特博士,我们使用了最先进的频谱分析设备,动用了所有已知的抗干扰算法,为什么最后起作用的,却是那些……老掉牙的‘铁幕’系统?”

“因为我们可能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陈巍教授缓缓站起身,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但眼神依旧锐利,“我们这代人,见证了量子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习惯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向上攀登。但我们可能忘记了,巨人的脚下,是无数层坚实的基石。”

他走到屏幕前,调出了“铁幕”系统的设计图:“看看这个,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针对早期电磁干扰设计的被动屏蔽方案。它没有任何智能算法,没有自适应调节,就是依靠最基础的电磁屏蔽原理——高导磁材料引导磁力线,良导体铜网反射电磁波。它笨重、耗电,但在面对一种我们完全未知的、可能并非针对量子通信原理设计的广谱强干扰时,它的‘简单粗暴’,反而成了优势。”

“我们太依赖‘新’了。”斯科特接过话头,“我们追求量子比特的数量,追求纠缠态的保持时间,追求通信速率的极限提升。我们的教育体系,我们的科研方向,都在引导我们不断向‘前沿’冲刺。我们很少回头去看,去真正理解那些支撑着现代科技大厦的基础原理,去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那些看似‘过时’的技术和经验。”

他看向马克:“你知道‘铁幕’系统中,那个关键的磁导率梯度分布设计,是谁提出的吗?是你的导师,老琼斯教授,他在三十年前的一篇被认为‘缺乏创新性’的论文里提到的。·兰_兰·蚊!穴! ?无·错¨内-容-而你,马克,你甚至可能从未读过那篇论文。”

马克的脸微微泛红,低下了头。

“这不是你的错,”斯科特叹了口气,“这是我们整个科研体系,甚至整个社会的倾向。我们崇拜‘颠覆’,迷恋‘创新’,却轻视‘积累’和‘传承’。我们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只懂操作最新仪器、只会运行最新程序的‘技术操作员’,却可能在面对一些超出当前理论框架的问题时,手足无措。”

莉娜轻声问:“您是说,代际之间的知识断层,让我们在这次危机中,差点翻车?”

“不仅仅是知识断层,更是思维方式的断层。”陈巍教授补充道,“我们这代人,经历过资源匮乏、技术受限的年代,我们习惯了从最基础的原理出发,用‘笨办法’解决问题。而你们,在技术爆炸的时代成长,习惯了用最先进的工具去‘砸’开问题。两种思维方式各有优劣,但当它们割裂开来,失去互补时,就会出现短板。这次的‘量子风暴’,就是给我们的一个响亮的耳光。”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沉默,但这次的沉默,不再是绝望,而是充满了思考的重量。

斯科特走到窗边,看着远处依旧巍峨的雪山:“还有一点,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我们一直在说‘征服自然’,‘突破极限’,我们的科技发展,某种程度上,是在不断试探自然规律的边界,甚至试图超越它。但这次的干扰,会不会是……自然对我们这种‘盲目突破’的一种反制?”

这个想法有些大胆,甚至带着一丝玄学的味道,但却让在场的每个人心头一震。是啊,他们从未想过,科技的发展,是否真的应该无所顾忌?是否应该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对自然规律保持足够的敬畏?

“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头扎进新技术的研发,却忘了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忘了脚下的土地。”斯科特转过身,眼神坚定,“我们需要一个改变。一个从思想到行动的改变。”

第三章:弦与桥

斯科特的提议,在团队内部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但最终,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改变,势在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