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大民富商苏半城 > 第264集:塞外的新商栈

第264集:塞外的新商栈

道不通时,被劫匪抢走的货箱板。”王掌柜的声音被河风吹得发飘,“当年我跟你爹约定,等商路重开,就在这建座能容下百人的大栈。可去年旱情严重,牧民们连马奶都喝不上,哪还有钱买茶叶?”

苏明远这才明白,那些发霉的茶砖不是意外。王掌柜故意把好货藏起来,就是为了应付王爷的苛捐,而把受潮的茶叶低价卖给牧民。他摸出怀里的短刀,刀鞘上刻着的“信”字被汗水浸得发亮——原来父亲说的“信”,不是对商号的信,是对这片土地上人的信。

夜里,商栈的油灯第一次点亮时,苏明远在账房的墙上发现了个暗格。里面藏着本泛黄的账本,最后一页写着:“道光二十三年,与王兄定乌兰哈达之约,损银三千两,换牧民三月口粮。”落款是父亲的名字,旁边还画着个小小的算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少东家,你看!”小李举着支刚抽芽的柳枝跑进来,枝条上沾着湿润的泥土,“河对岸的牧民说,这是今年第一场雨带来的新芽。”

苏明远推开账房的窗,勒勒河的水声混着远处的驼铃飘进来。月光落在新架起的梁木上,像撒了层碎银。他摸出周先生的纸条,在油灯上点燃,灰烬随着穿堂风卷向夜空,仿佛无数只翅膀在飞。

四、传承的印记

三个月后,苏明远站在商栈的门楼下,看着伙计们给新来的驼队装货。王掌柜在一旁教蒙古少年写汉字,沙盘里“诚信”两个字被风吹得时隐时现。

“你爹来信了,说让你把这副算盘带回去。”王掌柜递过来个黑檀木算盘,框子上有道裂痕,“当年我们分账时争得面红耳赤,我失手摔的。”

苏明远拨动算珠,清脆的响声里,仿佛听见了父亲和王掌柜年轻时候的争吵,听见了驼队踏过戈壁的蹄声,听见了牧民们用蒙语喊出的“苏半城”。他突然明白,所谓传承,从来不是账本上的数字,而是风沙里站着的人,是危难时递出的茶,是把裂痕变成勋章的勇气。

伙计来报,说渡口的老艄公送了些新采的沙枣。苏明远走出商栈时,正看见夕阳把勒勒河染成金红色。远处的草原上,牧民们赶着羊群走过,歌声像河水一样流淌。他摸了摸怀里的新账本,第一页写着:“乌兰哈达商栈,首月盈余纹银五十两,换得牧民笑颜百张。”

风穿过新挂的幌子,“苏记”两个字在暮色里轻轻摇晃。远处传来驼队的铃铛声,叮铃,叮铃,像谁在算盘上,又落下了一颗清亮的珠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