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飘得欢快;妖界的藤蔓上,青鸟衔着琴弦落在桃枝上,琴弦轻轻一颤,弹出的调子正是灵溪哼过的那首跑调歌谣;灵界的光点聚成柄古琴的模样,琴弦上还沾着片小小的莲瓣。
“该走了。”孟婆又递来一碗汤,新绿的药汁里,映出肖飞自己的影子,“你的旅程,还没到终点。”
肖飞接过汤碗,没有立刻喝下。他想起灵溪总爱抢他的汤碗,说“新熬的才好喝”;想起墨尘总在他喝汤时背过身去,其实是怕眼里的不舍被看见;想起摇光会用琴音伴着他喝汤,说“这样记忆会更甜”。
他将碗沿凑到唇边,轻轻吹了吹。汤面泛起的涟漪里,那些熟悉的面孔一一闪过——灵溪的笑,墨尘的背影,摇光的琴声,还有忘川河底那些闪着光的名字。
,!
“我记得。”他轻声说,然后仰头饮下。
新绿的暖意从喉间流到心底,像带着整个忘川河的温度。肖飞转身走向迷雾,那里已隐约能看见通往人界的小径。轮回树的枝丫在身后轻轻摇晃,五界的缩影在微光中流转,仿佛在说:前路漫漫,带着记忆,别怕。
迷雾里的小径忽明忽暗,脚下的路面嵌着细碎的光点,是轮回树枝丫上掉落的微光,被人刻意铺成了路标。肖飞弯腰拾起一粒光点,指尖传来熟悉的灵力波动——那是墨尘当年为他挡下致命一击时,注入他体内的护魂之力,温润而坚定,像极了墨尘总爱拍他肩膀的力道。
远处传来剑鸣,不是厮杀的凛冽,而是收鞘时的轻响。肖飞想起墨尘每次练剑结束,都会用红绸仔细擦拭剑身,剑鞘碰撞的声音就是这样,带着种安心的温柔。那声音仿佛在说:“往前走,我在光里等你。”
迷雾深处忽然亮起一盏灯笼。灯笼穗子上系着的半块玉佩,正与他腰间的半块遥遥相对,在光里拼出完整的龙纹。肖飞想起墨尘曾说,这对玉佩是仙门赐的,能指引持有者找到彼此。那时他还笑说“我们整天在一起,哪用得着这个”,现在才明白,有些指引从来都不是为了寻找,而是为了让等待的人知道,对方从未走远。
踏出迷雾的刹那,人界的风裹着麦香扑面而来。肖飞站在一片金黄的麦田边,田埂上的稻草人戴着顶破草帽,帽檐下系着的红绸子在风里招摇——那红绸的颜色,像极了灵溪曾别在发间的红绳。三百年前,他总笑那红绳太艳,灵溪却固执地说:“这样你在人群里,一眼就能看到我。”
不远处的村落升起炊烟,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正追着蝴蝶跑过。银铃般的笑声里,混着几句他再熟悉不过的童谣——那是灵溪教给山下孩童的调子,当年她总跑调跑到让人发笑,此刻听来却比任何仙乐都动人。小姑娘跑过他身边时,发间的红绳不小心扫过他的手背,像极了灵溪当年总爱用发绳蹭他脖子的调皮模样。
肖飞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麦叶。叶尖的锯齿蹭得指尖微痒,像有人在他掌心轻轻挠了一下——那是雅玲小时候的恶作剧,总爱趁他打坐时,用草叶挠他的手心。雅玲说:“这样你就不会做噩梦啦。”
村落西头的老槐树下,摆着个小小的药摊。穿粗布衣裳的少年正低头捣药,药杵撞击石臼的声音笃笃作响,混着蒲公英的清香漫过来。肖飞走近时,少年恰好抬头,眼底映着槐树的绿荫,像盛着一汪清澈的泉。
“客官要抓药?”少年的声音带着点青涩,却让肖飞想起摇光第一次为他疗伤时的模样,“我这有新采的忘忧草,专治心口的旧伤。”
肖飞看着少年药箱上补着的补丁,针法歪歪扭扭,像极了摇光初学刺绣时的手艺。那时摇光为了给他绣个剑穗,把手指头扎得全是小洞,却还是倔强地说“再练练就好”。
“你的玉佩真好看。”少年忽然指着他的腰间,眼睛亮晶晶的,“跟我阿姐留下的半块一模一样。”
肖飞低头摸向衣襟内侧——不知何时,孟婆给的那碗新绿汤,竟在他衣襟内侧凝成了半块玉佩,温润如昔,与少年药箱上挂着的半块正好拼成完整的圆。
村东头的铁匠铺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火光透过窗棂映在墙上,勾勒出一个抡锤的身影。肖飞走近时,看见铁匠正将一柄断剑放进火炉,剑身在烈焰中渐渐泛红,却始终不肯熔化,反而发出轻微的嗡鸣,像在回应着什么。
“这剑啊,认主。”铁匠擦了把汗,声音洪亮如钟,让肖飞想起墨尘在仙门议事时的声量,“三百年了,换了七个铁匠,它就是不肯断成铁水。”
肖飞望着断剑的形状,剑柄处缠着的红绸虽已褪色,却依旧坚韧——那是墨尘的“破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