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是靠广告和营销,而是靠它是否真正承载了温度。”
小林点点头:“所以您不想盲目扩张?”
余果轻轻摇头:“我想做的,是让每一家分店都能像这家一样,有自己的灵魂。如果只是为了开店而开店,那就失去了意义。”
小林若有所思地看着她:“可是果姐,如果您不主动走出去,别人可能永远不知道这里的存在。”
余果笑了:“那我们就慢慢来,等对的人走进来。”
几天后,一位名叫陈默的年轻人来到茶馆。他穿着简约的白衬衫和牛仔裤,背着一个帆布包,眼神中透着几分好奇。
“您好,我是做自媒体的,最近在关注城市文化空间的发展。”他自我介绍道,“听说您的茶馆很有特色,想采访一下。”
余果请他坐下,为他泡了一壶铁观音,一边泡一边问:“你是专门来做这类专题的?”
陈默点头:“是的,我之前采访过几家独立书店、手作工坊,还有艺术工作室。我觉得这些地方才是真正代表一座城市精神的地方。”
余果将茶递给他:“那你今天来,是想了解什么?”
陈默喝了口茶,眼睛亮了起来:“这味道太棒了!我想知道,是什么让您坚持到现在?”
余果笑了笑:“是因为热爱吧。”
陈默认真地记录着:“热爱听起来很抽象,能具体说说吗?”
余果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我从小就喜欢茶。小时候家里开的是小茶铺,虽然不大,但每天都有人来坐坐,聊聊家常,喝杯热茶。那种氛围,让我觉得特别温暖。”
她顿了顿,继续道:“后来我考上大学,去了外地,再回来时,老茶铺已经拆了。但我心里一直记得那个味道,记得那种感觉。所以我开了这家茶馆,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让更多人感受到那份属于茶的温度。”
陈默听得入神,笔尖不停地在本子上滑动。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做连锁?为什么不接广告?为什么不搞直播带货?”余果语气平静,“因为我不想让它变成一个商业符号,而是一个可以让人安心停留的地方。”
陈默合上笔记本,由衷地说:“果姐,谢谢您愿意跟我分享这些。我觉得您的故事,一定会打动很多人。”
余果微笑:“我只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而已。”
几天后,陈默的视频上线了。标题是《城市里的慢时光:走进余果的茶馆》。视频里,他用镜头记录下了茶馆的一天??清晨的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午后的茶香弥漫在空气中,夜晚的灯光温柔地照亮每一桌客人。
评论区很快热闹起来:
“看完这个视频,我真的好想去一次这家茶馆。”
“原来还有这样的地方存在,真羡慕住在附近的人。”
“余果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奶奶家的老茶铺,谢谢你让我找回了那段记忆。”
余果看着这些留言,心中泛起一丝暖意。
“果姐,看来你的坚持是对的。”小林在一旁感慨道。
余果点点头:“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其他的,就交给时间吧。”
某个傍晚,茶馆打烊前,李思远再次出现。他比上次轻松了不少,脸上带着笑意。
“听说你最近上了几个平台的推荐?”他边坐下边问。
余果笑着给他倒了一杯水金龟:“你也看到啦?”
李思远点头:“是啊,没想到你还挺火的。”
余果摇头:“谈不上火,只是更多人知道了这里。”
李思远望着她,忽然说:“果果,你知道吗?我一直觉得你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余果挑眉:“哦?什么力量?”
李思远笑道:“就是能让人心安的力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太需要一个可以停下来的地方了。”
余果抿了一口茶,轻声道:“或许吧。我只是希望,每个人走进这里的时候,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片刻宁静。”
李思远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敬佩:“你真的变了,变得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