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南宋记忆 > 3.90 连射排枪 交流电机

3.90 连射排枪 交流电机

“排枪”虽然是一种连射武器,但与后世的“机枪”相比,又略显不同。

普通机枪只有一根枪管,排枪却有九根,甚至十六、二十五根枪管;每根枪管依次发射一枚子弹,从而达到“连续射击”的效果。

排枪与机枪还有另一不同之外,那便是排枪的“弹匣”仅能装填一发子弹。例如“三三排”的弹匣,只是一块铁制的“弹板”,上面固定着九只铜制弹壳;每次射击过后,必须更换整个“弹板”。

就在排枪试射前一分钟,李修铭匆匆赶来。他虽然忙着制造火箭炮与机关弩,但一想到即将来临的枪弩大赛,终究忍不住前来观看;又因他是弩厂的厂监,也属军器院中人,官阶与周文广相同,众士兵自然不会阻拦,任由其出入炮厂。

试射场内竖了三十余块靶牌,均在一百米开外。六位士兵分站在三挺排枪前,严阵以待。

排枪的分量极沉,以“三三排”为例,除了九根长约六十厘的铜管,还有定位横板、旋转底座,总重量已达七十余斤。至于“五五排”,更是突破了一百斤。

周文广转头瞧了李修铭一眼,下令道:“试射!”心里已有些得意:“我的排枪已然制成,你的机关弩却无踪影,比赛尚未开始,我便占了先机。”

一位士兵蹲在排枪前,瞄准前方的靶牌。另有士兵取来打火机,点燃了弹板上的引芯。

只听得“砰~砰”声连续响起,仅在三、四秒间,九发子弹便即离膛而出。

众人看得清楚,就在前方六十余米处,地面上泥土纷飞,子弹俱数钻入地面。原来,今日是排枪的第一次瞄准射击,准星尚未经过校正。

李修铭虽将周文广视作对手,但也不愿看到试射失败,当时便有些着急。与大宋军器院的“公事”相比,二人暗自较量的“私事”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排枪由两位士兵操作,第一人专管瞄准射击,称之为“瞄准手”;第二人负责拆、装弹板,被唤作“供弹手”。

此时瞄准手调整了准星,再射一轮,竟有两发子弹射中靶牌。

那靶牌由木板制作而成,厚约一寸。子弹射中靶牌后,只是嵌入了木板,并未完全穿透。

显然,排枪的威力远不如弩机。试想一下,弩矢的重量数十倍于铁弹,出射后的动能极大,纵然有些空气阻力,也丝毫不影响其穿透力。铁弹就不同了,因其形状为圆形,重量又轻,在空中飞行一百米后,能嵌入木板已属不易,又谈何“洞穿”呢?

如此试射了十五轮,排枪的准星便已确定。接下来,该检验“连射”性能了。

瞄准手蹲在“五五排”的后方。供弹手点燃了引芯。只听得“突突”声响起,不过六、七秒的工夫,二十五发子弹便已俱数射出。在场众人无不惊骇。

排枪的结构为“一管一弹”,自然适合连续射击。倘若制作弹板的工匠稍加改动,使得火药在极短的时间内引爆,又或加快引芯的燃速,即使这二十五弹在一秒**出,也非难事。

二十五发子弹射空之后,瞄准手扳动一个手柄,松开了弹板夹。供弹手迅速取出旧弹板,并装入另一全新的弹板,然后固紧了楔形装置;整个过程不到十秒钟。

李修铭目睹了整个过程,心想:“排枪的射速虽然不慢,却仍比不过机关弩,至于精度和射程,更是差得远了。”显然他早已认定,机关弩定会完胜排枪。

郭笨聪亦是同样想法,但他也明白,只要火器被用于战争,终究会取代弩机。然而以目前的技术来看,在一年半载的时间内,弩机仍然不可或缺。

这想法确实没错,因为步枪的枪管细长,其“长径比”远大于火炮,制作难度也会成倍地增加,想要在短时期内普及火枪,并非易事。

试射结束后,众人陆续离开试射场。

西西陪在郭笨聪身侧,悄声道:“笨聪,咱们的机关弩要赢了。”她说了“咱们”二字,显然将郭笨聪视为“自己人”,却不知郭笨聪身为军器少监,对排枪与机关弩一视同仁,又怎会厚此薄彼?但看到西西笑逐颜开,郭笨聪也不愿拂了她的兴致,当即笑道:“是啊,咱们要赢了。”

李修铭亦是一脸兴奋,只盼着比赛早日进行,如此一来,众人便知机关弩才是对付骑兵的最佳武器,弩厂众人也可扬眉吐气了。

这时朝中已有传言,声称军器院将新增两位“副监”,备选人员正是周文广与李修铭。另有消息说,郭笨聪将被提升为工部侍郎,但仍兼军器少监一职。

对于此种传闻,郭笨聪并未放在心上,在他看来,无论身处何种职位,只要可以为光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