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弹是否会从天而降,谁也不知,但天上可以掉下钞票,却是不假。
约二十年前,元廷正式启用纸币,并印刷了“中统交钞”与“中统元宝宝钞”,由“钞卷提举司”垄断发行。自此之后,百姓可以带着真金白银到官府指定的机构换取纸币;与此同时,银和铜被法令退出流通,民间也严禁买卖金银。如此的规定,被后人称作“银本位制度”。
宋朝虽然也发行过纸币,但当时铜钱与银锭仍在流通,故而无论是“交子”还是“会子”,均未被史学家列入正式的“纸币”。
十余日之前,大陆沿岸出现了许多商人,疯狂购买金、银等硬通货,而且出价奇高,使用的货币均为“中统元宝宝钞”。
元寇官府派人严查,谁知这些商人突然销声匿迹,从此不见踪影。未过几日,京兆、太原等地也有私买金银的商人出现。短短半月之内,大元朝凭空多了千余位腰缠万贯的“财主”,这在以前从未有过。
元寇虽然严控金、银的流通,但并无“财产来源不明罪”。这些富商的钱究竟从何而来,当真成了一个谜。
南海大战的当日,位于中书行省的钞卷提举司突然有了惊人的发现,市上流通的中统元宝宝钞,竟有一成是假币。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那些假币无论纸质还是做工,均与真币相差无几,就连提举司的官员也难辨其真伪。
元廷当即下令,全国严查假币的来源,并同时规定,任何大宗的商品买卖,只要涉及到纸币,必须由官办机构鉴定真伪。
宋朝的造纸术发展迅速,许多历史上有名的纸张均源于宋朝。就在琼州制币司成立的当天,郭笨聪突然想起了后世的纸币,当即在《大百科全书》中查找纸币的制作方法;除此之外,他还找到造纸发展史,将历朝的造纸技术做了统计,详加整理之后,交给了工部尚书冯建功。
冯建功看了清单,发现所有技术均为现成,只是配方与工艺略有不同,便未有任何疑惑,只道郭笨聪召集了许多工匠,整理出一套制币之法。
陆秀夫主管大宋财政,原本就有恢复纸币的计划,无奈朝廷四处漂泊,始终不能坚守一处,自然也无法印制自己的纸币。况且印刷纸币也需足够的硬通货储备,如今大宋据守小小的琼州,实非货币改革之机。
其实,一个朝代若要推行纸币,必须有充分的前期准备,又及完善的后续管理。元廷覆灭的一个主要原因,正是币制崩坏。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缓减财政压力,也曾印刷了“大明通行宝钞”。由于当时的纸质较差,钞票难以耐久,再加之明朝的纸币只发不收,以致市面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百姓纷纷弃之。
推行“宋币”的时机虽未成熟,但元寇的纸币却可以批量印刷。如今科技飞速发展,加工工艺显著改进,造纸术也跟着进步,再加之各式机械的出现,印刷纸币并非难事。陆秀夫找到工部众人,仔细商议之后,决定将琼州制币厂的职责做一调整,改印敌人的纸币。
在原历史上,也曾有过类似的情形。二战期间,德国将制造假币上升为政府行为,发动代号“伯恩哈德”的行动,大量伪造英镑,意欲摧毁英国经济。日本也曾大量印刷中国假币。国民政府采取“以假对假”之策略,与美英造币公司合作,制造日本假币;每当日军发行一种新版纸币,戴笠就会想办法弄到印钞版,日夜赶印,并用假币疯狂采购军需品。
如今,那造假之人正坐在相府院内的石桌前,悠闲地品着茶水。片刻之后,程瑜走了过来,说道:“丞相,茶已凉了,我为您换一壶吧。”她说的“丞相”,自然就是大宋左丞相陆秀夫了。
陆秀夫点了点头,道:“有劳程姑娘。”心里却在想着另一件事:“众将士在前线舍生杀敌,我作为丞相无法参与,固然有些遗憾,但若能摧毁元寇的货币体制,也算打了一场无声之战,或许比击毁百艘敌船更有杀伤力。”
程瑜在相府住了十余日,早已习惯了陆秀夫终日繁忙,此时看他悠闲地坐在桌前,脸上写满了得意,不由得暗暗称奇。
自从“以科技换大米”的国策推行以来,前往琼州的客商越来越多。为了防止军事机密外泄,众客商被安排在独州山驿站;至于万宁官驿,则成了接待外国使节的所在。程瑜无处可去,只得继续留在相府。
刚开始,程瑜住得极不习惯,总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然而王妈妈对她很是尊重,侍琴对她恋恋不舍,程瑜忽然觉得,继续住在相府也是不错的选择。未过几日,速算局成立了,侍琴每日忙得不可开交;果儿跟着侍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