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南宋记忆 > 3.85 火箭出击 鱼雷迎敌

3.85 火箭出击 鱼雷迎敌

四枚火箭离开发射杆后,拖着四道黑烟越空飞出。众宋军将领忙举起望远镜,看向两里之外的敌船。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如要将远处的景物拉近,视角就会变小,视野也会变窄,反之亦然。众将配备的望远镜,放大倍数少则八倍,多则十二倍,只能同时看到七、八艘敌船。

其中一船的甲板上突然迸出一团火光,紧接着又有浓烟升起。敌阵中烟雾弥漫,一时辩不清状况,但众人听得清楚,总共有四次爆炸声响起。显然,四枚火箭均已引爆,但究竟有几枚击中敌船,却是不得而知了。

众工匠在制作火箭炮时,特意加装了“双引芯”,即使火箭掉入海里,也可顺利地引爆,而不会被元寇打捞研究。

火箭炮的威力虽大,精度却是差极,倘若以一敌一,火箭船绝非巨炮船的对手。然而元寇的战船云集,方圆两百米内竟有十余艘大船,火箭炮随意射出,也可碰巧击中某船。

片刻之后,浓烟渐散。众人透过望远镜看得分明,两艘寇船被火箭击中。

琼海舰距敌船最近,也最先得到战况。武克文跑出火炮室,连叹可惜。

温文宁奇道:“武将军,火箭炮四射二中,为何可惜?”武克文道:“温将军有所不知,那火箭炮的成本是十两银子,再加上工匠的工钱,总价已超过了二十两。你再看这实心炮弹,就一个铁疙瘩,最多值一两银子。”温文宁听他讲出这番道理,不禁愣住,暗自想道:“笨聪曾说过‘火炮一响,白银万两’,原来竟有这层意思......”

武克文大呼可惜,其余众人却欣喜不已。四射两中的结果,早已超出了预先的期望;若非寇船聚在一起,即使四弹俱数射空,也不为怪。

首枚火箭刚巧击中寇船的侧舷。弹头引爆后,船舷被炸开一个直径三米的大洞。海水迅速涌入船舱。第二、三枚火箭并未命中目标,均掉入了海里。第四枚火箭落到一艘巨炮船的甲板上;船楼被炸得粉碎,甲板也开了一个大洞,三面风帆受到爆炸波的冲击,早已不见了踪影。

众寇看到宋军船队中升起烟雾,只道大宋战舰就要开炮,后又见空中划出四道烟线,不由得齐齐愣住,均想:“南朝的炮弹竟会喷烟?”

等到火箭击中目标,众寇这才如梦方醒,有人惊呼道:“神风火鸦!南朝用了神风火鸦!”

在北宋时,宋军为了抵御金兵入侵,曾有过一种火箭,其前方是一个爆炸物,中部有两片木条,上面粘满了飞鸟的羽毛,当时被称作“神风火鸦”。此种武器的杀伤力较弱,只能起到吓唬战马的作用。蒙古南侵后,火药被广泛用于战争,神风火鸦因其威力有限,从此销声匿迹。此时众寇看到喷火物从天而降,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神风火鸦。

那艘被击中甲板的寇船,此时早已乱作一团,十余人当场被炸死,幸存者要么哭爹喊娘,要么惊慌失措,要么茫然无助。那些衣服被燃的寇兵,纷纷跳入大海;另有几人放声大哭。更有人四下寻找自己的残肢断臂,逢人便哭问:“可曾见到我的胳膊?”被问话者闻言,往往不由自主地向其胳膊处瞧去,顿时脸无人色,那断臂处血肉模糊,隐现白色的骨茬,令人心胆惧裂。

古代战争虽然使用冷兵器,但手臂被砍的情形并不常见。试想一下,纵是后世的锋利砍刀,也无法斩断肢体,而况古代的普通军器?

张弘范远在数里之外,不知前方起了何事,但听得几声轰响传来,显是情形不妙,再一细想,登时大惊失色,急令众寇四散开来。

其实不待张弘范下令,众寇也想得明白,当即纷纷掉转船头,意欲散开。

此时宋军的火箭船早已转向,对着混乱的敌船大阵,再次连射四枚火箭。

火箭船的发射杆并非固定,而是在一百八十度的范围内水平旋转。方才首射时,火箭船的侧舷并未垂直正对元寇,而是有一夹角。如此一来,只需将船首转向九十度,便可再次发射火箭。

第二轮攻击过后,元寇又有一船中弹,船首被炸得不见踪影,桅杆上的篷索尽断,显是无法继续行驶了。

海战方起,元寇一弹未发,便有三船被毁,此事谁也未曾料到。那些擂鼓的寇兵们呆若木鸡,手中举着木棒,却无法击打下去。再看宋军这边,士气大振,众军士齐齐呐喊,声势动天。

《左传》中曾讲“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由此可见,古时作战需要击鼓,以励士兵之勇气。即使是水战,也有“擂鼓助阵”之说,因为水战无法避免“接舷战”,这就需要士兵们怀着极大勇气,登上敌船进行肉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