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情深醉妃萦系心 > 第172章 念奴娇1

第172章 念奴娇1

【完本神站】提醒书友谨记:本站网址: www.wanbentxt.com 一秒记住、永不丢失!

之后,冯院正亲自抱着‘公主’往当中厢房而去,交于早候在那的稳婆擦拭,并重新包好襁褓。

接着,和真正的公主一并送往专门辟出来的育婴殿去。

做完这一切,方回到她陈果的房中,以她需静养为由,摒退所有宫人后,将放于榻下的男婴悄悄抱出,匆匆予陈果见过一面后,即放在药箱的下栏,带往宫外抚养,直到一年后陈果成为中宫皇后,冯院正方奉其命,将这男婴带回,秘密养于中宫的密室中。

偷龙转凤,就这般的做成,外人知道的,不过是,慕淑妃诞下皇长子后,血崩薨逝。

而她诞下的这名长公主,因着体质孱弱,至育婴殿的当晚,就不幸逝去。

后来,她才知道,一切都是陈尚书令的安排:

除了冯院正妥善安排了这场偷龙换凤,另一个安排,是让公主早夭。

这样,因中宫之位空悬,她便无疑成为后宫诸妃中,最适合收养皇长子之人。

然,即便是陈尚书令,都不会知道,除了众所周知的,帝王年满二十五岁,没有皇长子,需立皇太弟之外,另有一道‘杀母立子’的规矩隐于暗中。

杀母立子这道规矩,历朝,都会将写有这道规矩的密诏放至于祭庙中,并在先帝驾崩后,由太后和继任的新帝开启密诏,再放回原处。

待到册立太子,告拜祭庙的前一晚,由一位近支辈份最高的亲王再次取出,并监督执行,若有违背,则可于翌日大典之上直接择贤册立皇太弟。

显然,立皇太弟这道规矩,与杀母立子这道隐于暗处规矩互为制约。

因为,巽国素来是立长子为太子,这不啻可以免去为了皇位,皇嗣相争。而杀母立子,又能防止皇长子登基后,子少而母壮,外戚专政,恣乱前朝。

这亦是巽国开朝皇上驾崩时所立下的一道密诏。

在此基础上,以帝王二十五岁为限,是让后宫,若因这道密诏外泄,导致无人愿诞皇长子时,加以约束,以免帝嗣因此薄弱。

可,即便如此,轩辕焕登基三年,直到现在,才有了第一名皇子。

表面的现象是一直屡屡有怀得子嗣的嫔妃小产。

内里的原因,无非有二:

其一,对于不知这道密诏的大部分后妃而言,谁诞下皇长子,即为太子,哪怕,不为中宫皇后,待到太子即位时,始终,是会尊为太后之尊。是以,宫内倾讹日盛。

其二,极少数后妃是晓得这道密诏的,譬如那晚宫中放许愿灯的嫔妃,就说明这道密诏,被人在刻意的传出去,毕竟巽国至今先后有六位帝王登基,那些近支王爷,谁又是省油的灯呢?事关皇太弟的册立,如果宫中无所出,得益的就是拥有皇太弟资格的各近支王爷。所以,屡有嫔妃因着此道密诏,自行小产,也是有的。当然,若被上面察觉,这些嫔妃的下场,也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为了陈府看上去的荣恩永固,稍有不慎,她陪上的就是自己的命。

可,这一切,都是她自己决定入宫那时就不能后悔的路。

当她名正言顺地抱着皇长子的那一刻,心里,虽有着对公主之死的悲痛,以及另一个孩子的愧疚,还有,满满的初为人母的欢喜。

因着这些残酷的部署,她不止活着,还能亲自抚养她的孩子长大,这本身,莫过于是对她最大的恩赐。

但,对于其他成全这场部署的人来说,结局,却都是不如她的。

接产的稳婆,在出宫的路上,被‘歹人’谋财害命,毙命于一处小巷中。

冯院正把另一个孩子交还予她后,就告老致仕,再不行医。

陈尚书令,在其位也并没有待多长时间,终是被轩辕焕寻了个差错,提前致仕归家。

轩辕焕是容不得外戚的势力过大,这点,陈尚书令或许预料得到,所以,在致仕前,他曾来找过她,但,彼时的她,已是中宫皇后,哪怕,有把柄在陈尚书令手中又如何呢?

毕竟,当年的事,若被揭发出来,恐怕就不止致仕这么简单了。

而她,也不会为了陈尚书令去求轩辕焕,只允诺陈尚书令,陈家一定会再出一位皇妃。

陈尚书令机关算尽,不过替别人做了嫁衣裳。

可,对于她的这份允诺,他该是满足的。这,意味着,陈府至少两代间,能盘根错结于前朝后宫,毕竟,为官这么多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