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
到了垂正十五年,必须灭了魏存东,并且赶在垂正十六年时,就统一蜀地(除了汉中),十七年必须修养生息,这样算来,也只比历史上李承业提前二年。
那时,各王都应该崛起了,这二年争取来的先机,只能获得一个战略选择的时间,来吞并第二条潜龙!
想到这里,王弘毅就有着时不待我的迫切感。
见主公决心已下,张攸之也只得应诺,处理完了公事,天就黑了,王弘毅就笑着:“天黑了,先生就回家吧!”
张攸之犹豫了一下,有些话想说,还是没有说出口,应着:“是!”
王弘毅建咒禁司的事,不仅仅是虞良博有些反对,就是张攸之也有些意见。
忍住没有劝谏,张攸之怀着心事回到住宅,张攸之现在是正九品,薪水每月才五两银子,还有米十石,不过这点并没有被张攸之放在心上。
王弘毅的器重是很明显,只要稍微有些资历,提拔是很快,到时候钱不是问题。
到了府中,几个人过来请安。
张攸之心中烦躁,看了看,笑着:“都下去,我去找叔父大人。”
“是,老爷,您还没有吃饭的吧?”下面一个管家说着。
“我在将军府,已经用过了,你告诉夫人,她快生了,别艹劳,多养着。”说着,就向着一处屋子而去。
这宅是旧宅,地上铺着砖,缝隙里长满青苔,今天天气晴朗,一丝云也没有,夕阳已经快落尽了,金黄色的光洒落下来。
到了一处屋前,就看见了张敏之,连忙上前:“叔父!”
张敏之“嗯”了一声,回转身来,到了这里,他的精气神好了些,用柔和的目光凝视了一下,问着:“有事?”
“叔父大人,的确有事。”
“我们去书房说。”张敏之背着手,走向书房,二人一前一后,到了里面。
到了里面,就把油灯点上了,又有仆人上了茶,退了出去,张敏之轻咳一声,坐在在了椅子上,盯着张攸之不说话,张攸之抿了抿嘴,说着:“主公建咒禁司,又任命妇人为官,这实是可虑。”
说着,他就一一把这事前后说了,说着:“人主之道,是修治生民生业的大道,怎么就搞这些呢?”
张敏之听了,望着窗外只是沉吟,片刻后,沉静说着:“你这话就不对。”
张攸之一惊,问着:“请叔父指教。”
“我曾经和你说过,修法必破家,所以你学的是儒术,又教你权变计谋,不想你天资过人,几乎毫不间滞就得了真意,才有今曰之语。”
“人主用道,是为了治政,在要能有利于基业社稷,就是有用的,就如五谷之外,还要药石辅佐,药石之外,又有小术可用,将军处事有方,这咒禁司原本就是朝廷正制,建之又有什么不对呢?将军又没有大肆抬举这些。”
“我说的不是不能用,只不过是警惕防范而已。”张攸之听了,不由涨红了脸。
张敏之笑了,凝视着蜡烛悠悠跳动的光苗,说着:“我先是学儒,又是学道,都不算纯粹,但是也正是这样,才能作局外观。”
“众道有争,儒术自一千五百年前诞生,当时被斥为贱儒。”
“三百年后以汉兴,罢黜百家,独占儒术,而汉制还是杂以王霸,不是纯用儒术。”
“以后二朝卫、纪,儒道渐渐兴盛,排挤众学,成为正统。”
“自开科举,普儒术,是王和儒共治天下矣。”
听到这里,张攸之很是不安,说着:“是王和士大夫共天下。”
张敏之站起身来,疲倦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忧郁,说着:“哪个士大夫不是儒士?”
顿了一顿,又说:“到本朝,太祖开三尺剑,本以文武相制,士与爵相制,不想百年之间,三川堡之变,上下官员竟然切断粮道,使皇帝被俘,大将五十万尽没,胡人趁势入侵,不得不迁都避让,而有藩镇割据之事。”
“这事中断了大燕天下气数,朝中士大夫实是其心可诛,而归根到底,实是儒道独大难制……与上古分封一样尾大不掉。”说到这里,张敏之住口不说。
听到这里,张攸之心中冒着一大团火,一时谁也没有说话。
只有外面鸟类回巢,偶尔几声,打破这寂静。
许久,张攸之才勉强压住了心火,苦笑的说着:“我还不是纯修儒术,听了这话,也觉得心中冒火,叔父这话你以后不要说了。”
“我知道,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