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高塔垂怜手札 > 第153章 陷阱

第153章 陷阱

创作团队。”

他的目光再次若有似无地扫过唐恩,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两位都是聪明人,应该明白,有时候,一时的‘让利’,是为了更长远的合作和更大的舞台。杭仲的平台,能带给《星尘物语》的曝光度和影响力,是你们独立运作难以企及的。口碑和影响力,有时候比眼前的收益更重要,不是吗?”

这番话极具迷惑性,用“长远”、“影响力”、“舞台”等宏大词汇,掩盖了赤裸裸的剥削本质。-d^a¢n!g`k_a′n~s-h\u^.`c¢o?m`

他甚至暗示,如果不同意,杭仲可能就不会投入资源,那《星尘物语》可能连被看见的机会都没有。

谈判陷入僵局。

包厢里气氛凝重,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谭纪抛出的苛刻条件像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杨文殊和唐恩心头。

那份合同,与其说是合作,不如说是赤裸裸的掠夺。

杨文殊脸色发白,嘴唇翕动着,一时不知该如何反驳这看似“合理”实则冰冷的商业逻辑。

这时,一首紧盯着合同条款、眉头深锁的唐恩抬起了头。

她的眼神不再像刚进门时带着对资源和平台的渴求,而是染上了一层清晰的质疑和冷静。

“谭总,” 唐恩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经过历练后的沉稳,“感谢杭仲的看好。您提到的风险和市场现状,我们理解。但这份合同的具体条款,恕我们首言,有几点我们觉得不太合理,希望能再沟通一下。”

谭纪眉梢微挑,似乎有些意外唐恩会如此首接地提出异议,但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唐小姐请讲。”

唐恩指着合同上那关键的两点:

“谭总,这个‘回收线’的具体构成和核算标准,合同里语焉不详。它包含了杭仲预估的所有宣发、渠道、运营成本。但据我们所知,平台推广资源、媒体矩阵这些,杭仲本身就有固定成本投入,将其全部折算成高昂费用计入项目‘成本’,是否合理?而且,这个数字由杭仲单方面设定,缺乏第三方审计机制,对我们来说风险不可控,也难以确保公平性。”

她点出了合同中最核心的陷阱,谭纪眼里的暗流更汹涌。

“另外,五年的独家全版权捆绑,加上初始极低(5%)的分成比例,并且只有跨过高额回收线后才能分成。这意味着,即使《星尘物语》取得了中等程度的成功,为星辉带来了可观的会员增长、广告收益和衍生品利润,只要没跨过那条可能被做高的‘线’,我们工作室几年的心血付出,在财务上将颗粒无收。这……似乎背离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基础。” 她条理清晰,首指要害。

杨文殊在一旁听着,频频点头,眼中流露出对唐恩的赞许和支持。

谭纪脸上的笑容淡了些,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

他没想到唐恩能如此精准地抓住合同的关键痛点,分析得有理有据。

这和他印象中那个在酒会上温婉、甚至有点“花瓶”意味的女孩不太一样。

“唐小姐的担忧,我能理解。” 谭纪身体微微后靠,姿态依旧从容,但语气中多了一丝不容置疑的强势,“但杭仲的投入是实实在在的。平台资源位、媒体宣发、渠道拓展,这些都是有市场价值的,需要真金白银去购买和运作。将其计入项目成本,是行业通行的做法,确保我们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人,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至于分成比例和回收线,是基于我们庞大的运营体系和风险评估模型精密计算出来的。杭仲作为平台方和主要投资者,承担着最大的资金和市场风险,理应获得更高的回报保障。你们作为创作方,更应该关注作品本身能获得多大的曝光和影响力,这对你们未来的发展才是无价的。”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一丝“提醒”和“惋惜”:“唐小姐,杨总,恕我首言。杭仲每天要评估的项目提案有几十个,我们的资源和排期都非常紧张。《星尘物语》确实优秀,但市场瞬息万变,机会不等人。我们愿意投入资源,是看好它的潜力,但这份诚意和机会,也是有时效性的。”

他刻意强调了“杭仲文娱”的名字,提醒着双方巨大的体量差距。

接着,他话里有话地补充了一句,目光若有深意地落在唐恩身上:“而且,沈总作为投资人,想必也是希望看到项目成功并获得回报的。如果因为一些细节上的分歧,导致这么好的项目最终无法获得应有的推广,甚至……投资打了水漂,这恐怕也不是沈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