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高塔垂怜手札 > 第134章 投资

第134章 投资

您过目。”杨文殊立刻进入状态,双手递上厚厚的文件夹,脸上是努力维持的、混合着紧张和期待的职业笑容。

沈佑微微颔首,接过文件,修长的手指翻开扉页。

他没有敷衍,眼神专注地一行行扫过,室内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他看得不快,甚至在某些关键节点停下来,用指尖点了点页面,提出几个精准到让杨文殊额头冒汗的问题:

“这个‘无声世界的情感共鸣’作为核心立意,具体通过哪些视觉和叙事手段实现?市场调研显示,这类偏文艺的题材受众画像是否足够支撑你们的预期回报?”

“技术层面提到的‘水墨粒子渲染’结合3D动态捕捉,成本预算是否合理?据我所知,目前国内能达到你们设想效果的成熟团队,报价远不止于此。”

“整个项目的风险预案在哪里?如果制作周期延误或者市场风向突变,你们的Plan B是什么?”

每一个问题都首指要害,敲打在杨文殊这个“技术宅+理想主义者”最薄弱的环节。

她手忙脚乱地解释,越说越心虚,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沈佑只是静静听着,偶尔在策划书上写下几个字,姿态从容,却带着一种无形的碾压感。

终于,他阖上了厚厚的策划书,发出轻微的一声响。

“杨总,”他看向杨文殊,语气平静无波,“从创意和技术理念本身来看,这个项目,有想法,有情怀,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有突破性的构想。”

杨文殊眼睛瞬间亮了,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沈佑话锋一转,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商人的犀利和近乎冷酷的清醒,“我不懂动漫制作的具体流程,但我懂市场规律和投资逻辑。你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项目本身好不好,而是如何让它活下去,并且活得好。”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如刀:“没有成熟的宣发渠道和强大的资金后盾支撑,没有清晰的商业化路径规划,仅凭一腔热血和过硬的技术,就想在如今竞争白热化的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恕我首言,这很幼稚。”

杨文殊的脸色瞬间由红转白。

“你们现在最好的选择,”沈佑看向一旁的唐恩,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是找一个在娱乐营销、IP运作上有成熟经验的平台公司,把你们的版权、本子和核心想法打包卖给他们。借助他们的资源和渠道进行包装、推广、变现。这样,你们的创意能最快速度‘见光’,获得市场反馈和初步收益,积累原始资本和名气。之后,你们才有资格谈‘自己做’。”

“不行!”杨文殊几乎是拍着桌子站了起来,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尖锐,“沈先生!这是我们的心血!是我们团队熬了多少个通宵打磨出来的孩子!怎么能卖给别人?他们根本不懂它的灵魂!只会把它变成流水线上的快餐!”

她脸上写满了理想主义者的固执和不甘。

沈佑和唐恩同时抬头看向她。

沈佑的眼神没什么波澜,仿佛早预料到她的反应。

唐恩则抿了抿唇,眼神复杂。

“其实……”唐恩试图开口缓和,想说她们技术过硬,文本扎实,只要用心做,总会有人看到价值……

沈佑却先一步开口,他轻轻抬手,示意唐恩不必再说,目光重新落回杨文殊身上,嘴角甚至带了一丝极淡的、近乎怜悯的笑意:“你想说的,无非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惜,现在的市场,巷子太深,酒再好,没人闻得到也是徒劳。”

他顿了顿,身体向后靠进沙发,姿态恢复了几分慵懒,却带着更强的掌控力:“你们坚持要自己做,也可以。”

杨文殊眼中重新燃起希望。

“但是,”沈佑的转折如同冰水,“过程会非常漫长,投入巨大,风险极高。”

“我可以帮你们解决。”

杨文殊呼吸一窒。

“不过,我也需要回报。”沈佑的目光终于,第一次,带着明确的指向性,落在了唐恩身上。

那目光深沉,带着一种志在必得的笃定。“恩恩,”他自然地切换了称呼,“我需要一个明确的、可量化的投资回报周期表。从项目启动到成品完成交付,再到后续的市场推广、收益回笼,每一个关键节点的时间、预期目标、责任人,都需要清晰列明。我需要你们定期——比如,每周或每两周——向我提交详尽的进度报告和市场反馈分析。”

他语速平稳,条理清晰,每一个字都敲在杨文殊和唐恩不擅长的领域。

杨文殊听得有些懵,只抓住了“定期报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