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两道冰冷的探照灯,死死锁定在比他矮了大半个头的德拉蒙德·格林身上。
一股前所未有的决绝火焰,在他胸腔中熊熊燃起。
只要打爆眼前这个198公分的矮个子内线。
只要在内线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我们就能咬住比分,撑到程谦沐归来。
就在这生死存亡的瞬间,加索尔的脑海中,如同按下快进键的电影胶片,飞速闪过他职业生涯的浮光掠影:
孟菲斯的青葱岁月, 顶着探花光环意气风发,初入联盟便以17.6分8.9篮板的惊艳数据摘得最佳新秀桂冠。可灰熊23胜59负的惨淡战绩,像一盆冷水。人们安慰:“你还年轻,未来可期。”
第二年 迎来西号秀古登和神射手迈克·米勒,全队七人得分上双,看似欣欣向荣。然而频繁的教练更迭带来动荡,28胜的战绩依旧惨淡,两手空空。
03-04赛季,在传奇教头胡比·布朗麾下,灰熊终于脱胎换骨。50胜。
闯入季后赛。
然而,在圣安东尼奥冰冷的AT&T中心,面对蒂姆·邓肯那无懈可击的统治力,年轻的加索尔被打得丢盔卸甲,0-4惨遭横扫。
但赞誉仍在:“第三年就带队进季后赛,你做得很好。”
04-05赛季,中途换帅,45胜再入季后赛。
面对巅峰纳什引领的太阳跑轰风暴,他场均轰下21.3分,却无力阻止球队再次被横扫。
质疑声第一次如潮水般涌来:“软。保罗·加索尔太软了。”
软?我到底哪里软了?
他不解,更不甘。
他要用行动撕碎这标签。
05-06赛季,迎来埃迪·琼斯、“小飞鼠”斯塔德迈尔,团队篮球打得风生水起,七人得分上双,他首次常规赛场均20+。可该死的分区规则,让45胜的他们以第五名身份首轮就撞上60胜的达拉斯小牛。
快船的“控分”更是火上浇油。
结局?
熟悉的0-4。
“软蛋”的骂名铺天盖地。
为什么同样是技术流的白人传奇拉里·伯德没人骂软?
我到底差在哪里?。
他疯狂研究伯德的录像,却找不到答案。
06-07赛季,他依旧稳定贡献20+,球队却一落千丈,22胜联盟垫底。
他知道,孟菲斯不再需要他了。质疑与自我怀疑如同毒蛇般噬咬着他的内心。
首到2008年,那笔改变命运的惊天交易,湖人以自己的亲弟弟为主体,交易得到了自己。
他来到了洛杉矶,成为了紫金军团的一员。
交易达成的当晚,科比·布莱恩特就打来了电话。
他鼓起勇气问出了那个困扰多年的问题:“科比,为什么所有人都说我软?”
科比沉默片刻,回答道:“保罗,答案不在别人嘴里,在你心里。你需要自己去感受,去证明。我告诉你的,没用。”
他与科比的合作迅速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三角进攻仿佛为他量身定制。
他们一路高歌猛进,剑指总冠军。
然而,西部决赛,那个熟悉的梦魇再次降临——蒂姆·邓肯。又一次用无解的表现30分18篮板,将他和奥多姆彻底打爆。
巨大的挫败感几乎将他吞噬,那个“软”字如同千斤巨石压在心口。
就在他即将被绝望淹没时,科比站了出来。
那个男人眼神如刀,用一记记冷酷无情、精准致命的中距离跳投,在下半场独取25分,生生从悬崖边将球队拉了回来,完成了一场荡气回肠的15分大逆转。
那一刻,加索尔仿佛看到了一道光。
硬,不是肌肉的碰撞,是意志的角力。
是绝境中永不放弃的脊梁。
然而,总决赛面对凯文·加内特如影随形的死亡缠绕和喋喋不休的垃圾话,他再次陷入挣扎。
湖人败北,“软蛋”的骂名达到顶峰。
科比没有责怪任何人,他将所有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更让加索尔震撼的是,在北京奥运会决赛,科比开场撞倒了他。
赛后,科比更是将自己的奥运金牌,郑重地挂在了加索尔更衣柜的门上。
那一刻,加索尔彻底明白了。
软与硬的分野,从来不在肤色与球风,而在于内心的坚韧、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在至暗时刻能否挺身而出,扛起球队。
那枚挂在更衣柜上的金牌,就是最无声也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