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大臣暗暗点头,魏征所虑,亦是礼法之防。
杜如晦下意识摸了摸心口(虽然国库因为神粮充盈了不少,但想起那笔巨款还是有点抽痛),也出列道:“魏大夫所言,亦有其理。·艘?嗖~暁*税*罔- `芜¨错^内?容?神使之功,自当铭记。然百姓自发供奉,其像粗鄙,有失朝廷体统,或可……”
“体统?”李世民的声音平静地响起,打断了杜如晦的话。
他缓缓起身,走下御阶,来到那一株株沉甸甸的玉米前,伸手托起一穗金紫红三色交织、饱满得几乎要裂开的玉米棒。
他的手很稳。
那沉甸甸的分量,是帝国最坚实的底气!
“诸卿看看。”李世民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看看这穗子上的颗粒!看看这分量!这是能活人性命的‘体统’!”
他目光扫过魏征、杜如晦,以及殿内所有大臣: “百姓为何立龛?非为惑乱!非为淫祀!”
“是因为他们的碗里终于有了能吃饱的饭!”
“是因为他们的孩子夜里不再因饥饿而啼哭!”
“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而这希望……” 李世民的手猛地指向殿外骊山的方向,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是神使林石给的!”
“他们供奉的,不是泥胎木偶!是活命之恩!是再造之功!”
“朕不觉得有失体统!”
“朕只看到了民心所向!”
“这田间地头的袅袅香烟,是天下万民对神使活命之恩最质朴、最真挚的回响!”
“此乃煌煌天理,至诚人心!”
“传朕旨意!” 李世民的声音如同龙吟,响彻大殿: “各地百姓感念神使之恩,自发供奉,其情可嘉!官府不得以‘淫祀’之名干涉弹压!违者,严惩不贷!”
“至于礼法……”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掂了掂手中沉甸甸的玉米穗,“待天下仓廪皆满,万民再无饥馑之忧时,再议不迟!”
“陛下圣明!”房玄龄、长孙无忌等重臣率先躬身应和。
魏征看着皇帝手中那象征着无尽粮食与生命的玉米棒,张了张嘴,最终也只是深深一揖,再无言语。杜如晦捂着心口的手也放了下来,看着那金灿灿的玉米,忽然觉得……嗯,这香烟,好像也挺顺眼的?
立政殿:椒房金穗
夜色温柔,烛影摇红。立政殿内弥漫着淡淡的、令人心安的谷物馨香,与殿中常年缭绕的椒兰芬芳交织在一起。
殿角一尊半人高的青铜错金博山炉旁,竟也供奉着几支形态完美的三彩玉米棒,金紫红三色在烛光下流光溢彩,如同最华贵的装饰。
几个硕大的、表皮光滑如紫玉的甜薯和几个圆滚滚、如同金瓜的土豆,被放置在铺着锦缎的银盘中,摆在皇后长孙无垢惯常读书的矮几旁。
长孙无垢一身素雅的常服,正用一把小巧的金剪,仔细地修剪着一盆幽兰的枝叶。她动作娴静优雅,眼神温润平和。
李世民换下了沉重的朝服,穿着一身宽松的常袍,斜倚在软榻上,手里捻着一粒剥开的、饱满金黄的方舟玉米粒,对着烛光细细观看。
“观音婢,你看这玉米粒,”李世民将金黄的颗粒递到长孙皇后面前,眼中带着孩子般的惊叹,“粒粒如金珠,饱满坚硬,朕今日尝了御厨用刚磨下的玉米粉蒸的馍,香甜筋道,远胜粟米!河东道传来的消息,这玉米粒晒干后,存放一年竟毫无虫蛀霉变!简首是天生的军粮,行军储粮的上上之选!”
长孙皇后放下金剪,接过那粒玉米,指尖感受着那坚硬光滑的触感,温婉一笑:“岂止是军粮。臣妾听宫中老尚食说,此物磨粉可蒸馍,脱粒可煮粥,其秸秆坚韧高大,亦是上好的牲畜饲料和柴薪。神使所赐三宝,真乃天衣无缝,泽被苍生万物。”
她走到矮几旁,拿起一个沉甸甸的紫薯,仔细端详着上面流淌般的色泽:“陛下今日在朝堂上之言,字字珠玑。民为国本,食为民天。百姓供奉神使,供奉的是那碗中的饱饭,供奉的是陛下治下这来之不易的安稳。野祀虽不合礼,然民心如火,堵不如疏。待到天下仓廪皆满,路不拾遗之日,百姓心中感念的,终究是陛下的仁德与慧眼识才。”
李世民闻言,放下玉米粒,走到长孙皇后身边,轻轻揽住她的肩,望着窗外骊山方向隐约可见的轮廓,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是啊,观音婢。林卿……他带来的,不仅仅是活命的粮食,是耕田的神兽……”
“他给朕,给这大唐,争取了最宝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