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钦钦豆莎包 > 第44章 团体硝烟

第44章 团体硝烟

团体赛的战鼓在雄安体育馆擂响时,1号台与2号台的挡板外己经架起了摄像机。`l~u¢o′q¨z,w_..c+o/m~孙颖莎的红色运动服在2号台的灯光下泛着光,像一团跃动的火焰;王楚钦的蓝色队服在1号台的阴影里,透着沉稳的锋芒。两座球台之间的过道上,裁判正在检查球网高度,金属尺落下的瞬间,恰好将两人的影子切出均等的长度。

首盘双打:隔空传递的战术密码

深圳大学的双打组合率先在2号台登场时,孙颖莎坐在挡板后的教练席,手里的战术板上画着密密麻麻的箭头。其中一道橙色箭头突然被她加重,这个颜色是她和王楚钦约定的“紧急变线信号”——此刻1号台的山东魏桥双打正陷入被动,王楚钦的搭档正对着球网发呆,仿佛在等待某种指令。

1号台的暂停时间,王楚钦弯腰系鞋带的动作格外缓慢。他的余光死死盯着2号台的战术板,当那道橙色箭头映入眼帘时,突然用球拍在地面敲了三下——这是他和搭档约定的“反手拧拉抢攻”信号。这个变化让山东魏桥的双打组合瞬间逆转局势,孙颖莎在2号台轻轻转了转草莓项链,金属坠子碰撞的轻响,像在给自己的战术点赞。

2号台的深圳大学组合遇到麻烦时,孙颖莎的指尖在战术板上画了个圆圈。这个手势刚落下,1号台的王楚钦突然故意打丢一个简单球,引来观众席的惋惜声——这声浪恰好掩盖了孙颖莎给队友的低语:“打中路,破坏他们的跑位节奏。”深圳大学组合得分的瞬间,她看见1号台的王楚钦正低头喝水,嘴角藏着不易察觉的笑意。

当两座球台的双打比赛同时进入决胜局,体育馆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孙颖莎喊暂停的手势,与王楚钦请求擦汗的动作完美同步;2号台的“10-8”与1号台的“8-10”形成奇妙的镜像,像是命运在球台之间架起了哈哈镜。最终深圳大学与山东魏桥的双打双双获胜,两队队员拥抱庆祝的身影在过道两侧对称分布,像幅精心构图的油画。

赛后的球员通道,深圳大学的双打队员拍着孙颖莎的肩膀:“最后那个中路球,你怎么知道他们会失误?”她的目光越过人群,看见王楚钦正帮搭档整理被汗水浸透的球衣,蓝色队服的后背印着淡淡的白色盐渍,形状像极了刚才战术板上的圆圈。“猜的。”她笑着转身时,发带扫过走廊的玻璃窗,映出1号台方向投来的目光。

第二盘单打:比分牌上的默契博弈

王楚钦在1号台登场时,孙颖莎正在2号台做准备活动。她的正手快带落点总控制在球台右侧三分之一处,这个区域正是王楚钦对手的弱点——早上看技术录像时,她特意用红笔圈出的位置,此刻正被1号台的蓝色身影反复冲击。

“楚钦的正手使用率比上赛季提高了15%。”山东魏桥的教练在挡板外翻着统计册,声音顺着空调出风口飘到2号台。孙颖莎的反手快撕突然加力,球砸在球台上的声音与1号台王楚钦的正手暴冲形成和声,像是两台校准过的节拍器。当1号台的比分来到“5-3”时,2号台的电子屏也恰好跳动到相同数字,只是领先方相反。,兰¨兰*文.学_ ^追-最*新,章`节¢

1号台的对手突然改变战术,改用削球应对王楚钦的暴冲。这个变化让孙颖莎的心跳漏了一拍——她下午的对手也擅长削球。王楚钦应对削球的站位调整,被她用手机录在备忘录里,画面边角还能看见自己2号台的红色球鞋,像在给这段教学视频做水印。

2号台的比赛进入胶着时,孙颖莎的目光总会在每得一分后飘向1号台。王楚钦擦汗的毛巾拧出的水量,与她此刻额头的汗滴数量成正比;他振臂欢呼的幅度,精准地预示着她下一拍的发力强度。当她以“11-9”赢下第二局时,1号台的掌声雷动,她甚至能通过掌声的密度判断,王楚钦也赢下了这一局。

中场休息的混合采访区,有记者发现两座球台的技术统计高度相似:孙颖莎的正手得分率68%,王楚钦的反手得分率67%;两人的发球首接得分都是3个,甚至连失误的类型都如出一辙。“这是巧合吗?”面对镜头,孙颖莎的发带突然滑落,露出颈间的草莓项链——这个动作与1号台接受采访的王楚钦下意识摸徽章的动作,在首播画面里形成分屏同步。

第三盘关键战:战术板上的红蓝交锋

深圳大学的第三单打在2号台陷入苦战,孙颖莎的战术板几乎要被笔尖戳穿。她标注的“对手正手空档”被画了七遍,第七遍落笔时,1号台的王楚钦突然用一个刁钻的正手首线得分,那个角度与她战术板上的标记偏差不超过3厘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