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308集:《气候工程的蝴蝶效应》

第308集:《气候工程的蝴蝶效应》

争论持续了整整四十天。非洲代表坚持要建立"气候损害赔偿基金",欧洲则主张对所有人工干预技术实施全球禁令,而小岛国联盟的代表们,眼睛始终盯着窗外——那里的海平面监测仪正以每天03毫米的速度攀升。林夏在会议间隙撞见科尔独自站在走廊里,对着一幅世界地图出神,他的指尖在孟加拉国的位置反复摩挲,那里被标注着"降雨减少42"的红色字样。

"我孙女的科学课作业是'给十年后的地球写封信'。"他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她写的是'希望北极熊能重新踩在厚厚的冰面上'。"林夏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地图上的北极圈被绿色的箭头包围——那是各国计划中的气候工程方案,有的想在海洋里播撒铁盐促进浮游植物生长,有的打算用巨型反光镜覆盖沙漠。

最终的妥协方案诞生在一个暴雨的清晨。当周明提出"全球气候工程议会"的构想时,窗外的雨水正顺着玻璃蜿蜒而下,在各国国旗的图案上汇成细小的溪流。"任何干预计划必须提前72小时公示,经半数以上国家同意方可实施。"他顿了顿,看向科尔,"就像给平流层装一扇窗,让阳光和风雨都能被看见。"

科尔第一个在协议上签了字。笔尖划过纸面时,他想起启动计划那天,总统说的最后一句话:"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现在他才明白,有些螃蟹,从来就不该被独自享用。

半年后,林夏在南极科考站收到了新的冰芯样本。电镜下的晶体结构整齐划一,边缘标注着"全球气候议会第001号批准项目"——那是中国和印度联合实施的"季风调节实验",通过在阿拉伯海上空播撒海盐微粒,补充季风环流的水汽。样本的标签上还粘着一小片稻穗,是阿米尔托人捎来的新收稻谷,金黄色的颗粒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科尔退休后,把办公室里的地球仪带回了家。孙女总喜欢转动它,看那些代表着不同气候工程的彩色箭头在地表交织。"爷爷,这些线像不像彩虹?"小女孩的手指划过赤道,那里的热带雨林保护计划刚获得议会批准。科尔点点头,看着阳光透过地球仪,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平流层中那些被驯服的微粒,终于找到了属于它们的轨迹。

远处的电视里,联合国秘书长正在宣布最新的决议:"我们或许无法阻止气候变化,但至少可以选择不让它成为某些国家的独角戏。"声音透过窗户,与庭院里的风声、树叶的沙沙声混在一起,像一曲笨拙却真诚的合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