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焰均分
一、破冰之日
陈砚之的指尖在触控屏上悬停了三秒,最终按下了红色按钮。-4·0¨0!t+x_t?.*c~o¢m,地下五十米的聚变反应舱里,超高温等离子体被磁场约束成完美的环形,蓝白色的光晕透过观察窗渗出来,在控制室的地面投下流动的光斑。
“持续运行120小时,能量输出稳定在12吉瓦。”年轻助手的声音带着哭腔,“陈院士,我们做到了。”
陈砚之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镜片上还残留着蓝焰的残影。三十年来,她见过太多次失败的爆炸——那些瞬间迸发的强光能在视网膜上烙下永久的疤痕。而此刻,反应舱里安静得像沉睡的恒星,每一秒都在输出可供十万户家庭使用的电力。
全球直播信号早已接入控制室,各国政要的祝贺视频在大屏幕上轮播。陈砚之注意到,非洲联盟代表的背景是漏雨的铁皮屋,东南亚专员身后的稻田正被旱灾炙烤。她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在肯尼亚看到的景象:母亲们举着太阳能板在集市上排队,只为给手机充电换取微薄的收入。
“通知公关部,发布会推迟一小时。”她重新戴上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异常清醒,“把《能源分配草案》发给安理会所有成员国。”
助手愣住了:“可是院士,现在应该庆祝……”
“庆祝的时间有的是。”陈砚之打断他,调出全球能源分布热力图。红色的密集区域是欧美城市群,而非洲大陆大部分呈现黯淡的黄色,“如果我们解决了能源生产,却制造了更大的分配鸿沟,那和制造炸弹有什么区别?”
二、裂痕
联合国大会堂的穹顶垂下三百盏水晶灯,却照不亮某些角落的阴影。±o?白]马??书%¨院_;t \&?已?发?)?布>最?新`章·(节|陈砚之站在发言席后,看着台下席位上的明暗分割——前排是西装革履的发达国家代表,后排的欠发达国家代表大多穿着洗得发白的正装。
“可控核聚变的原料是海水中的氘和锂,足够人类使用一千万年。”她展开全息投影,蓝色的地球模型上涌动着数据流,“根据《框架草案》,我们建议建立全球能源分配委员会,按人口基数分配基础配额,发展需求系数由各国自主申报后交叉审核。”
掌声稀稀拉拉。美国代表率先举手:“陈院士,贵国在研发中投入了最多资金,难道不该拥有优先使用权?”
“如果哥伦布宣称大西洋属于西班牙,我们今天还能坐在这里吗?”陈砚之的反问让会场安静下来,“技术突破离不开全球科学家的协作,更不该成为新的霸权工具。”
会议休息时,非洲联盟代表阿德巴约找到了她。这位瘦高的尼日利亚人从西装内袋掏出一张照片:“我女儿在难民营出生,她的摇篮是装救济粮的木箱。如果能有稳定的电力,疫苗就能冷藏,水泵能抽出地下水……”
陈砚之握住他粗糙的手掌,那上面布满开垦土地留下的老茧。源配额会向欠发达地区倾斜30,”她轻声说,“但我需要你们的支持,对抗那些想垄断技术的声音。”
走廊尽头传来争执声。欧盟代表正和沙特石油巨头密谈,玻璃窗上映出他们交叠的手指,戒指上的钻石在灯光下闪烁,像极了反应舱里的等离子体。+&第.?一`看-?书,>?网, D1¥免§费@&阅??~读-
三、暗战
框架听证会进入第三天,争议焦点集中在“发展需求系数”上。发达国家主张按gdp计算,发展中国家则坚持以基础设施缺口为标准。陈砚之的团队彻夜修改模型,屏幕上的数据流像瀑布般倾泻。
“德国提交了修正提案,要求把汽车保有量纳入系数。”助手把咖啡推给她,“他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占全球40,这明显是想多占配额。”
陈砚之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忽然笑了:“把印度的人均用电数据调出来对比。”
数据显示,德国人均年用电量是印度的18倍。当这组对比出现在听证会上时,德国代表的脸涨成了猪肝色。阿德巴约带头鼓掌,后排的发展中国家代表纷纷响应,掌声像潮水般漫过会场。
但麻烦在深夜找上门。陈砚之的私人终端突然弹出加密信息,附带的视频里,她远在波士顿读书的儿子正走进图书馆。发信人只有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