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虽然不快,但在狭窄河道和水下有障碍物的情况下,足以造成撞击。”
杜志远看着录像,又翻看着游客询问记录。大部分游客表示当时船身突然倾斜,没有预兆;有位坐在船头的游客提到,转弯时好像听到“咔嚓”一声,像是撞到了什么。
“水下铁管的来源查清楚了吗?”杜志远问派出所民警。
“正在查,初步了解是几十年前沿岸工厂遗留的排污管道,后来工厂倒闭,管道被废弃,部分埋在河床里。”民警回答,“我们会联系相关部门,彻底清理河道隐患。”
事情似乎逐渐清晰:废弃铁管隐藏在水下,画舫转弯时速度稍快,船底老化的结构撞上铁管,导致破口进水。但杜志远心中总有一丝疑虑:这样的事故,是否真的只是巧合?
他再次来到事故现场,此时画舫已被拖至岸边浅水区,工作人员正在排水。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杜志远蹲在岸边,看着水中若隐若现的铁管露头,突然想到:铁管的位置正好在河道转弯的内侧,而画舫是向右转弯,按常理应该靠近河道外侧行驶,为什么会撞到内侧的铁管?
!“赵琳,”杜志远站起身,“你再去检查一下船舵和发动机,特别是转向系统,有没有异常?”
半小时后,赵琳满头大汗地从船舱钻出:“杜队,发现问题了!船舵的液压转向系统油管有轻微漏油痕迹,虽然不影响正常转向,但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转向灵敏度下降!”
这个发现让杜志远眼前一亮。“张师傅,”他叫来船老大,“你转弯时有没有感觉到舵有点沉,或者转向不够及时?”
张贵生仔细回想,眉头紧锁:“好像……是有点不太对劲,当时心里急着避开岸边的廊檐,没太在意,以为是水流影响……”
线索串联起来了:转向系统轻微故障,导致画舫转弯时未能及时避开内侧的铁管,加上船体老化,最终引发事故。这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设备隐患、操作疏忽、环境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反思:未雨绸缪的长远之计
事故原因查明,游船公司被责令停业整顿,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罚,河道中的废弃铁管被连夜清除,周庄镇对全镇游船进行了地毯式安全检查。杜志远团队的工作却没有结束,他们要做的,是从根本上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水乡旅游安全,不能只靠事后救援。”杜志远在团队总结会上说,“我们要建立长效机制,防患于未然。”
他们制定了一套“水乡安全防控体系”:
1. 智能监测系统:在主要河道、危险区域安装水下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监测水位、流速、障碍物等情况,数据接入指挥中心,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预警。赵琳负责技术对接,与当地科技公司合作开发监测软件。
2. 游船安全档案:为每艘游船建立电子档案,记录检修时间、部件更换、检测数据等,设置定期检修提醒,杜志远安排队员定期抽查档案落实情况。
3. 驾驶员培训计划:联合游船公司,对所有驾驶员进行强化培训,包括应急处理、河道环境认知、设备故障判断等,考核合格才能上岗。李默负责培训中的急救部分。
4. 游客安全指南:制作通俗易懂的安全手册和动画,在码头、游船上发放和播放,提醒游客遵守安全规定,了解应急逃生知识。王磊负责宣传材料的制作和发放。
5. 应急演练机制:每季度组织一次水上应急演练,模拟游船事故、游客落水等场景,提升救援效率和游客配合度。杜志远亲自设计演练方案并指挥。
方案制定后,杜志远团队立刻行动起来。在周庄镇政府的支持下,智能监测系统的第一期工程在事故发生后的一个月内就完成了,河道转弯处、桥洞下等危险区域都装上了闪烁的警示灯和摄像头。
游船公司的驾驶员们集中参加了培训,张贵生格外认真,他在课堂上主动分享了事故中的教训:“以前总觉得开了几十年船,经验就是安全,现在才知道,设备、环境都在变,光靠经验不行,得懂技术、会判断、守规矩。”
在码头的游客服务中心,循环播放着动画版安全指南,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家长们也趁机学习。一位带孩子的母亲对杜志远说:“上次事故把我吓坏了,现在知道了救生衣怎么穿、遇到危险怎么呼救,心里踏实多了。”
三个月后,周庄镇举行了首次大规模水上应急演练。模拟一艘游船在航行中发动机起火,游客被困。杜志远团队与水上派出所、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