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152集:《古镇暗流之商会纷争》

第152集:《古镇暗流之商会纷争》

是烟雨楼的后院。一座小池塘中,几尾红鲤在雨丝中游弋,池边的水榭里,林墨涵正坐在一张古琴前,手指悬在琴弦上,目光望向池塘中央的石舫。

“林会长,”杜志远走进水榭,雨声被隔绝在外,“打扰了。”

林墨涵转过身,看到杜志远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平静:“杜先生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新¢顽.本?鰰?戦_ .醉?芯^章~结·庚¨芯·哙*请坐。”他示意老管家上茶,“锦溪不过是个小镇,不知杜先生此来所为何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闻贵商会近日有些纷争,县里希望我们来看看,能否帮着调解调解。”杜志远开门见山,目光落在林墨涵放在琴几上的手上——那双手保养得很好,指甲修剪整齐,但虎口处却有一层薄茧,不像是常年抚琴之人该有的。

林墨涵端起茶盏,吹了吹浮沫,淡淡道:“不过是些商业上的分歧,劳杜先生挂心了。锦溪商会百年传承,自有一套解决纷争的规矩。”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杜志远放下茶盏,“林会长,孙老板的湖丝、赵老板的漕船,这些‘意外’恐怕不是简单的管理疏漏吧?如果处理不好,恐怕会影响古镇的生意,甚至……闹出更大的乱子。”

林墨涵握着茶盏的手指微微收紧,茶水在杯中轻轻晃动。他沉默片刻,抬眼看向杜志远:“杜先生想知道什么?”

“我想知道,”杜志远的目光锐利如刀,“锦溪商会的纷争,究竟是利益之争,还是有人故意搅局?”

第二章 蛛丝马迹:青石巷陌寻隐情

雨停了,月亮从云层中探出头,给湿漉漉的古镇镀上一层银辉。杜志远与老张离开烟雨楼时,林墨涵没有挽留,只是让老管家送他们到门口。

“杜队,你注意到林墨涵的手了吗?”走出巷口,老张低声问,“那双手不像文人,倒像常年握船桨或者……刀具的。”

“我也注意到了。”杜志远点点头,“而且他刚才提到‘规矩’时,语气里有种不容置疑的强硬,不像个普通的商会会长。”

两人沿着河道往镇公所走,石板路上倒映着朦胧的月光。路过一家灯笼铺时,老板正在收摊,见他们路过,热情地打招呼:“两位先生是外地来的吧?这么晚还没歇着?”

“我们来办点事。”杜志远停下脚步,“老板,听说最近商会闹得很凶?”

灯笼铺老板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可不是嘛!林会长和赵老板他们吵得不可开交,前儿个还差点动了手。要说这事儿,也不怪赵老板他们着急,码头的生意是一天不如一天,可林家人还是按老规矩收钱,谁受得了?”

“听说孙老板的货也出事了?”老张接过话头。

“唉,谁说不是呢!”老板叹了口气,“孙老板那批湖丝可是运往上海的,损失大了去了。说来也怪,那天的潮水根本不像是自然涨的,倒像是有人在 upstream 开了闸门。”

“上游?”杜志远追问,“锦溪的上游是哪里?”

“就是镇北的‘分水闸’啊,”老板指了指北方,“那闸是当年修水利时建的,归商会管,平时都是林会长家的远房侄子林小虎在看守。”

分水闸……林小虎……杜志远在心里记下这两个名字。谢过灯笼铺老板,两人加快脚步来到镇公所。小李和小陈已经打听了不少情况,见到杜志远,立刻拿出笔记本。

“杜队,我们从镇长那里了解到,锦溪商会确实历史悠久,林家和赵家是镇上最大的两个商户,”小李翻开本子,“林家主要做丝绸和茶叶生意,控制着码头和分水闸;赵家做漕运和杂货,这几年想拓展陆路运输,和林家产生了竞争。”

“还有个关键信息,”小陈补充道,“半个月前孙老板货物受损后,镇里有人看到林小虎在码头附近鬼鬼祟祟,手里还拿着个湿漉漉的麻袋。但后来商会自己查了一下,说没证据,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林小虎……”杜志远沉吟道,“老张,你和小李明天去分水闸看看,顺便找找这个林小虎。我和小陈去拜访一下赵海山和孙老板,听听他们怎么说。”

第二天一早,杜志远和小陈来到赵海山的漕运行。赵海山正在院子里检查一艘修复好的货船,见他们进来,擦了擦手上的油污,没好气地说:“又是来当说客的?我可告诉你们,码头分成不重新谈,这事没完!”

“赵老板,我们不是来当说客的,”杜志远笑了笑,“我们是来查案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