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快穿之气运男主的黑月光 > 第201章 傀儡小太后24

第201章 傀儡小太后24

"昭儿,不得无礼。^x~k¢a~n?s*h?u¨w¢u/.·c^o`m^"一位气质温婉的美妇人走过来,轻轻拍了拍少女的头,然后对姜延微笑,"小延别介意,这孩子被惯坏了。我是阿砚的母亲,苏槿。"

姜延慌忙行礼,却被一只有力的手扶住。抬头对上一双与李砚极为相似的眼睛,只是更加沉稳沧桑。

"不必多礼。"李琮笑道,"早听闻姜掌柜威名,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

姜延怔住了。这与他预想的完全不同——没有怒斥,没有鄙夷,甚至没有一丝勉强。

太上皇和太后看他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普通的...儿媳?

宴席间,姜延如坐针毡。

精致的菜肴在他嘴里味同嚼蜡,耳边是苏昭叽叽喳喳的声音和李琮询问他事的温和话语。

最让他不安的是,没有人提起这场婚事有多么惊世骇俗,仿佛他只是个寻常人家的姑娘,被明媒正娶入宫为后。

"似乎有心事?"苏槿为他添了杯酒,轻声问道。

姜延握紧酒杯,终于忍不住问出口:"您二位...不反对吗?"

殿内突然安静下来。李琮放下筷子"爱情这种东西无关性别身份年龄,它本就珍贵。"

李琮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你可知当初我还是太子时,便认为此生不会爱上任何人,直到阿砚他母亲的出现。*r·a+n′t?x¢t../c¨o¨m¢你们能遇到并且打破世俗相爱那便是缘分,我们不会阻止。"

苏文咽下嘴里的东西,插嘴道:"对对对,你们原本就是一对。"

姜延眼眶发热。他从未想过会得到这样的回答。

二十八年的人生里,他习惯了刀光剑影,习惯了在战场上以命相搏,却从未习惯被人如此温柔以待。

殿内再次充满笑声。

姜延低下头,一滴泪砸在手背上。他忽然明白,自己担心的世俗眼光,在李砚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有这样的家人,这个看似温润如玉的帝王,骨子里有着比任何人都要倔强的决心。

--

昭瑞历六十八年冬,九十六岁的李琮倚在太极殿的软榻上,望着窗外纷扬的雪。

他的手指已布满皱纹,却仍固执地摩挲着榻边那方旧砚——砚底刻着"山河同寿"的字样,是苏槿六十年前亲手刻下的。

"下雪了。"苏槿将狐裘披在他肩头,银发间的木槿簪依旧熠熠生辉。

她指向远处灯火通明的街市,"你瞧,朱雀大街的夜市还亮着。"

李琮浑浊的眸光微动。/r,i?z.h?a¨o¨w+e-n?x?u.e\.¢c~o+m-

那里曾有他扮作商贾与苏槿同游的茶楼,有李砚第一次偷溜出宫撞见姜延的赌坊,如今成了万国来朝的商埠。

晨光穿透云层时,宫墙外传来孩童的唱诵:

"渭水清清木槿开,昭瑞百年盛世来..."

李琮在歌声中缓缓合眼。

他最后的视线里,是苏槿俯身为他整理衣襟的模样,与瑞国初见时一般无二。

更漏停摆的刹那,整座皇城的钟鼓齐鸣。

宫门外跪满了自发吊唁的百姓——有当年受过水患救济的老农,有因两国通婚政策结合的异族夫妇,还有医学院免费救治的孩童。

--

昭瑞历七十年春,新帝李砚携姜延巡视渭水。

当年荒芜的战场如今稻浪千顷,河堤上矗立的石碑刻着"昭瑞始合于此"六个大字。

"父皇母后若在,定会高兴。"李砚摩挲着石碑轻笑,"他总说治水比打仗难..."

姜延突然握住他的手按在自己左颊伤疤上。

那道曾被苏昭嫌弃的狰狞痕迹,如今被金线刺成螭纹——正是李琮当年佩剑的图样。

"你做的很好,他们知道的。"姜延独眼映着粼粼波光。

--

太极殿的晨光照在首位女相朱红官服上。苏昭捧着《均田策》侃侃而谈,腰间玉佩与当年苏槿的一模一样。

"臣提议在边境设互市监。"她转身时,额角新月疤若隐若现——那是二十二岁追剿马匪时留下的。

李砚望着妹妹出神。

恍惚间,他仿佛看见年轻的母亲站在丹墀上,而父皇眼底满是骄傲。

--

苏槿的神识空间内,那株沉寂千年的昙花忽然绽放出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