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大民富商苏半城 > 第253集:账簿上的新名字

第253集:账簿上的新名字

多记了两匹绸子!那老滑头跟了我十年,我都没察觉!”

苏半城翻到账册的最后一页,那里留着片空白,是预备写新伙计名字的地方。他拿起笔,在“周明远”的名字下面,郑重地写下“王二柱”三个字。笔尖落下时,他忽然想起少年刚来时,说自己爹曾是镇上的账房先生,去年染了时疫走了,家里只剩他一个人,揣着爹留下的枣木算盘一路讨饭到苏州。

“让库房给二柱做身新衣裳。”苏半城合上账册,听见窗外的铜铃又响了,“再给他置副新算盘。”

周先生应着,转身时脚步轻快了些。王二柱正好端着茶进来,听见这话,手一抖,茶水溅在袖口上。他慌忙想擦,却被苏半城按住手——少年的袖口磨破了,露出里面冻得发红的手腕,可那双手握着笔时,却稳得像常年练字的先生。

“明日开始,跟我去各商号走一圈。”苏半城看着他,“认认门,也认认人。”

王二柱低头,看见账簿上自己的名字旁边,苏半城的笔迹刚劲有力,像株扎在土里的老槐树。他忽然想起爹临终前说的话:“账房里的字,一笔一划都是良心,不能错,也不能歪。”

那天傍晚,王二柱把枣木算盘小心翼翼地放进木箱最底层,上面铺了层软布。新算盘是酸枝木做的,珠子圆润,拨起来声音清脆。他坐在账房的油灯下,开始抄录银号的流水账,写到“苏半城”三个字时,特意放慢了速度,把“苏”字的竖钩写得笔直,像他此刻心里那股越来越亮的光。

窗外的雾气散了,月光透过窗棂落在账簿上,将“王二柱”三个字照得清晰。苏半城站在廊下看着那抹摇曳的烛火,想起自己刚入行时,老父亲也是这样站在廊下,看他在账房里写到深夜。那时的账簿早被虫蛀了边角,可他总记得父亲说的:“做生意就像写账,有进有出才是活气,多个人,就多笔进项,也多份念想。”

巷子里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三梆子,是三更天了。账房的烛火还亮着,偶尔传出几声清脆的算盘响,混着远处绸缎庄收工的梆子声,在苏州城的夜色里,像串刚被拨动的珠子,带着新的活气,滚向明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