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大民富商苏半城 > 第110集:初战告捷

第110集:初战告捷

来了微妙的变化。原本对海外拓展持保留态度的几位叔伯,态度彻底转变,在家族会议上主动提出要加大对北美市场的投入,甚至建议在欧洲设立新的办事处。年轻一代的子弟们更是备受鼓舞,几个在国外留学的李家孩子,纷纷表示毕业后愿意加入海外团队,为家族企业的国际化出一份力。

李默的堂妹李薇,正在剑桥大学攻读国际贸易,她在给李默的邮件里写道:“堂哥,看到你们的成功,我太激动了!原来我们李家的企业真的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和那些百年老店竞争。等我毕业,我要去欧洲开拓市场,把李氏的牌子也打到欧洲去!”

这种家族凝聚力和使命感的提升,是金钱无法衡量的。李建宏看着家族群里晚辈们充满激情的讨论,欣慰地对妻子说:“你看,这就是传承的力量。当年我们吃的苦,受的累,现在都变成了孩子们前进的动力。”

在企业内部,员工的士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产线上,工人们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为国际项目供货”成了他们引以为傲的标签。研发中心里,年轻的工程师们主动加班加点,希望能开发出更先进的技术,巩固李氏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部发现,最近的招聘中,名校毕业生和海外人才的投递量明显增加,“李氏集团——国际化的民族企业”成为了吸引人才的重要砝码。

老技术员张师傅被请去给新员工做培训,他指着车间里即将发往美国的设备零件,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看到了吗?这就是你们做的东西,它们马上要漂洋过海,用到美国的大项目上。咱们手上的活儿,可不光是为了挣钱,更是为了给中国人长脸,给李氏争口气!”

项目执行过程中,李氏团队的专业和高效进一步巩固了国际口碑。面对美国严苛的施工标准和环保要求,李默带领团队逐一攻克,不仅提前完成了设备安装调试,还在试运行中创造了零故障的记录。安德森总监在验收报告中写道:“李氏团队展现出的技术实力和敬业精神,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参与并出色完成国际顶级项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份报告被李建宏放在了集团展厅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是“东部走廊”项目的全景照片。每当有客户或合作伙伴来访,他都会亲自带到这里,讲述李氏走出国门的故事。

“这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成功,”李建宏常对来访的客人说,“这是一个信号,说明中国制造业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说明我们中国的企业,有能力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高的位置。”

一年后,“东部走廊”项目顺利竣工,李氏的智能仓储系统因其高效节能的表现,获得了美国交通部门颁发的“年度创新技术奖”。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亚洲企业。消息传回国内,再次引起了行业轰动,李氏集团的股票在资本市场上连续数日涨停。

站在费城办事处的窗前,李默看着楼下日益繁忙的街道,心中感慨万千。从当初那个只有几个人的小团队,到如今拥有五十多名员工、业务辐射整个北美的分公司,李氏在海外的根基已经稳固。而国内的总部,也借着这股东风,加速了技术升级和产业扩张,一个横跨中西、协同发展的企业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第五章 星辰大海的征程

岭南的夏夜,蝉鸣声声。李氏家族的庭院里,葡萄架下摆着一张石桌,李建宏陪着父亲李老爷子喝茶。院子里灯火通明,传来晚辈们的说笑声,那是刚从国外回来的李默和堂妹李薇在给大家讲欧洲考察的见闻。

“爸,您看,”李建宏拿起一份文件,“欧洲办事处的筹备方案已经拟好了,薇丫头说想把第一站放在德国,直接去竞争对手的家门口试试水。”

老爷子放下茶杯,眯着眼睛笑了:“好,好!就得有这股子闯劲!想当年我开‘李氏五金’,也就是在街角摆了个小摊,谁能想到今天能卖到国外去?人啊,就得有梦想,有了梦想,就得去追。”

李建宏点点头,看着不远处谈笑风生的孩子们,心中充满了希望。“东部走廊”项目的成功,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李氏集团走向世界的大门,更重要的是,它让整个家族和企业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全球化的时代,畏首畏尾只会被淘汰,只有勇敢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接受检验,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默儿这次干得不错,”老爷子感慨道,“顶住了压力,打出了名堂。不过啊,这才只是开始,海外的路还长,挑战还多着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