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聚会,别搞得像作报告。”
一个戴眼镜的矮瘦女生说:“我叫江毓秀,吴越人。我报了16门课,每一位老师都讲得很好,我一堂课都舍不得落下。另外,我还加入了五四文学社、山鹰社、话剧社,并参加了这三个社团的活动。我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我的感想是,北大为我们提供了无数优秀资源,我们不能浪费自己的青春……”
16门课外加3个社团,这小女生够能折腾的。
一个接一个发言完毕,陈贵良发现大家都挺能折腾。
而他陈大侠,是报课数量最少的一个!
“陈贵良,该你了。”龙翔微笑提醒。
陈贵良说:“我选了14门课,加入了元火动漫社。感想跟大家差不多,都挺充实,准确来讲是累得够呛。”赵贝贝跟陈贵良在同一层宿舍,当即暴露他信息:“你还开了两家公司,36楼四层的元培班同学都传遍了。”
“开公司?”
辅导员龙翔和其他组员都惊讶地看着他。
陈贵良笑道:“只是跟北大科技园签了两份入驻协议,公司执照还没办下来呢。而且马上又是国庆,假期不算工作日,估计还要等很久。”
龙翔感慨道:“那也很牛逼啊,刚入学就开公司。”
“要不要我们去帮忙?”一个叫汤勇的男生问。
陈贵良说:“同学们都才大一,我怕耽误大家的学习。如果愿意来帮忙,我是举双手欢迎的。不过公司初创,开不起工资,也暂时不需要太多人手。”
一个叫宋蕾的女生说:“需要帮忙就说一声,只要时间允许,我们不要工资,就当是积累工作经验。”
“那我谢谢兄弟姐妹们。”陈贵良举杯道。
接下来便是吃饭闲聊,互相说起这段时间遇到的人和事。
元培班所有课程,都是蹭其他院系的老师和教室。其他院系的大部分师生,对他们态度还算可以,甚至有因好奇而格外热情。但也有极个别隐隐排斥,尤其是小班上课的时候。
一个女生说着说着都快掉眼泪的,表示自己打算换成别的课程。
龙翔表示自己会帮忙跟导师沟通,随即又把话题转开,保持聚会气氛的活跃。
“陈贵良,你怎么不加入五四社?我们社长知道我是元培班的,还专门提起你,让我来劝你入社。”江毓秀问。
陈贵良道:“你们社长认识我?”
江毓秀说:“五四社写诗的特别多,写古诗词的也不少。你那首《瀛海行》,五四社的很多成员都知道。”
北大的五四文学社历史悠久,以诗歌创作为核心,海子就是五四社的成员。
甚至可以说,朦胧诗运动就是五四社推动的。
但诗歌的黄金年代早已过去,虽然五四社的成员越来越多,但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陈贵良道:“我开公司呢,没那个时间啊。”
“太可惜了,你古诗写得那么好,”江毓秀还没有放弃,“我们社长说,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入社。明年春天的未名诗会,也希望你能够参加。”
“我有空了就加入。”陈贵良没有拒绝。
等三国杀卡牌印刷出来,他可以加入北大任何社团,因为他还想借那些社团推广游戏。
龙翔掏出手机看短信,笑道:“看来你现在就得加入了。”
“啥情况?”陈贵良问。
“第一次见面时,我说有位敖女侠喜欢你的诗,”龙翔说道,“她已经到南门,就快杀过来了。她还是五四社的副社长。老板,加一副碗筷!”
几分钟后,一个女汉子风风火火登场。
她扫视着众人倒啤酒,举杯说:“初次见面,敬大家一杯。我干了,你们随意。我叫敖彦莀,山城人。”
大家连忙跟她碰杯。
敖彦莀仰脖子一杯啤酒下肚,问道:“谁是陈贵良?”
龙翔指了指。
“敖师姐好。”陈贵良微笑问候。
敖彦莀说:“你怎么不加入五四社?”
“还没来得及。”陈贵良道。
“我们五四社有诗刊的,海子、骆一禾他们当年的诗,首次发表便是在《启明星》,”敖彦莀道,“你那么会写诗,隔三差五也投几首呗?”
陈贵良欣然从命:“行,我有诗了就投。”
“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敖彦莀改说山城方言,又给陈贵良满上一杯。
陈贵良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