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
它不是简单的梳理文明脉络,然后笼统的讲给学生听。
这是一门跨学科课程,涵盖历史、哲学、文学、考古、艺术史、社会学等多个学科。一个老师讲不完,需要来自这些学科的多位教授协同授课。
甚至还有田野实践内容,比如考古学教授带学生们去博物馆、殷墟、敦煌……乃至考古现场!
全方位的深刻认知中华文明史。
第一堂课讲中华文明起源,由研究夏商周的孙教授(考古学)讲课。
这位孙教授,明年会被借调出国,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四年。听他讲课的机会不多了。
讲台上摆着几件考古模型,荧幕上投着一张幻灯片。
140多个元培班学生,外加许多跑来旁听的,几乎快把大教室给占满。
“讲文明起源,跟地理环境脱不了关系。我们先来分析黄河、长江流域的农耕条件……”
陈贵良来得不早不晚,只能坐在中间位置。
他没怎么写课堂笔记,而是认认真真的听着。今后如果考试复习需要课堂笔记,借哪位同学的直接去复印即可。
第一堂课就两节连堂,耗时90分钟。
孙教授讲了60分钟,剩下30分钟为课堂讨论。陈贵良听得挺起劲的,课堂讨论时,还问了孙教授一个问题。
下课之后,一些同学疯狂奔跑,跑慢了赶不及下一堂课。
陈贵良的下堂课是《马原》,授课老师也特牛逼。
中午,继续跑去图书馆,摘抄自己需要的《明实录》内容。
下午又是上课。
其中一节为体育课,太极拳属于必修项目,另外再自选一项运动。
放学,又去摘抄《明实录》。
晚上回宿舍,开始写《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章。
开课第一天,陈贵良过得贼充实,充实到仿佛回到高三下学期……
谁他妈说大学轻松好玩的?
也有可能才大一开学,同学们都还不敢逃课。
但对于陈贵良而言,他是真舍不得逃,那些授课老师都好牛逼。
转眼一周过去,星期五的《军事理论》,陈贵良终于还是逃课了。
这玩意儿居然是必修!
骑着车再次来到北大科技园,孵化项目部的微秃男子,竟对陈贵良依稀有印象——看到他学生证就想起来了,跑来申报项目的,就陈贵良属于大一新生。
“小伙子怎么又来了?跟你说了最少15个工作日。”微秃男子好笑道,他觉得陈贵良过于着急。
陈贵良拿出校内网的商业策划书:“老师,我又搞了一个项目,想另外注册一家公司。”
微秃男子哭笑不得:“没见过你这样的。”
陈贵良说:“我脑子里想法多,憋不住就想搞搞。”
“拿来吧。”
微秃男子闲着也是闲着,看一个项目策划书而已,不耽误他扫雷那几分钟。
校内网?
微秃男子从刚开始的漫不经心,渐渐变得严肃起来,看完之后站起来握手:“陈贵良同学你好,我是孵化服务部项目经理汪凯。”
“汪经理你好。”陈贵良问候道。
汪凯变得非常热情,而且和蔼可亲:“坐下说,不必紧张。”
陈贵良微笑坐下。
汪凯问道:“你给的材料上说,你有一个两人团队?”
“是的,另一位伙伴是大三学长。”陈贵良道。
汪凯继续问:“材料上说,你需要13万元启动资金。你们的钱够吗?如果不够,我可以帮你申请机器暂时用着。”
“够的,”陈贵良说道,“不过确实需要暂借一下。”
汪凯说道:“把你那个合作伙伴叫来,随时可以签入驻合同。”
陈贵良明知故问:“不是最少15个工作日吗?”
汪凯说道:“特事特办,你这个项目很有搞头,而且策划书也写得非常漂亮。”
“那我的三国杀项目能不能也特事特办?”陈贵良打蛇上棍。
汪凯忍不住笑起来:“办办办,一起签了。”
真把项目孵化搞大了,汪凯是有政绩和奖金的。项目发展得越好,他自己的好处也就越多。
毕竟,这里的项目经理可不止他一个。
而且,如果陈贵良变成了大老板,汪凯也能为自己增加一条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