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都挺忙的,万一白跑了就不太好。
“家里孩子们都上学堂了吗?”纪运问道。
“适龄的都送去了。你两个舅舅家的孩子,孙子,男女都送去。就是家里一下子有点紧张。也能坚持过去。
就看将来有几个能读到毕业的,到时再说。
我是不管这些儿,也管不了。最多也就是在家里织织布,别的也不用我做。”
老太太慢悠悠的说着。
又聊了些这半年自己在城里看到的,听到的。也听老太太说说这附近半年来所发生的事儿。算是信息共享吧。
在老太太这吃完午饭,看看天,给老太太留下五十大洋,就告辞回家。
回来看到众人正在晒谷坪上忙活呢,上去看看有没有自己能帮忙的。结果众人不让帮忙,这下闹的,白来了。
二大爷见缝插针的把纪运拉到一边,躺在草垛上,二人有一出没一出的聊着。
当纪运把两张毕业证书拿出来时,老头手都给惊的发抖,哆哆嗦嗦的,整张嘴也不利索了。
纪运一看这阵势,赶紧拿过来,给收了起来。别抖的给撕两半,到时就不好玩了。来个乐极生悲不也是没有过。
看到老头这架势,纪运心说还不如不拿出来呢,这下好了,变成二傻子了。风紧,扯呼!拍拍身上,赶紧开溜。回家做饭去,不能在这待着。
吃完饭在院里坐着,大姨也在。
大姨:“你姥姥那边还好吧。”
纪运:“挺好的啊。”
大姨:“你让我们都把粮食弄走,回头你吃什么呀?”
纪运:“我又没在家几天,能吃多少。你们就别管我了,收回来,全拉回去。不要给我留。”
大姨:“也行。回头需要我们再给你送来。”
纪运:“可别。一年到头我可没几天在家。”
姐俩心说这孩子心真大。也是,随便河边一走就弄来鱼的人,怎么能看上这些粮食呢,脑子活泛的人就是不一样。
二姨父:“你有什么招逮的鱼啊?”
纪运:“姨父,想学啊?这好办,回头把那鱼篓带回去,到时自己往河里一扔就能吃上鱼。一会儿下黑去河边洗澡,到时你看一次就会了。”
“正好明儿大姨也带些鱼回去。”
这话说的就跟这鱼己经在手上一样轻松,能不轻松吗?手握空间神器的人,自己随身携带着一张鱼塘,里边不少于千斤鱼,品种还不少。
想学的,就教了吧! 这东西不能强塞,也许人家不喜欢呢。这也就是纪运没跟他们说的原因。杏林有句话叫医不叩门,这话能传下来不是没有他的道理。
鱼肉也是肉,虽然没有猪肉油星大,但那也是肉啊,多少也是荤腥,在这年代,这鱼肉来的更实些,河里资源丰富。
三个男人往河边去,女人在家里洗。去的路上,纪运跟二姨父爷俩说了说下鱼篓的重点和注意事项,还有地方的选择和篓里放些什么东西当诱饵最好。
大姨:“老二,大运这孩子说没说回来干嘛了?”
二姨:“姐,说了,说是回来看看,过几天还要出去。早上他自己去老三上坟,看老三去了。”
大姨:“这孩子,说他什么好呢,好好种地过日子不好吗?”
二姨:“这路人可不是好好种地的人。出去半年,人家国中都毕业了。”
大姨:“这么快?不是得好几年吗。”
二姨:“这倒不清楚,说是插到毕业班,跟着学习半年,参加毕业考试,拿拿到毕业证书,就回来看看。
咱们姐俩也帮不了他什么,好好帮他看住这些田地就行了。”
大姨:“看来是咱们也得让家里孩子好好读书呀。”
女孩:“大姨,妈,表哥胆子真大,敢一个去那么远的地方。”
大姨:“你还小,没听说过他的故事。何止是胆大啊,得是胆大包天。”
二姨:“咱们这些孩子,包括哥家的,也就三妹家这孩子胆大,有算计。”
此时的纪运可不知道这些,正欢快的在河里扎猛子呢。太舒服子,时儿仰浮在水面上数着天上的星星,时儿潜下水去摸摸河底的沙子。
洗舒服了上岸穿衣服,往放鱼篓的地方去,找到绳头,提起那两个鱼篓。这也太给力了,整整十条鱼在里边。看来是这一片不能放了,大鱼都让自己逮的差不多。首接扛着鱼篓回家,没必要再放鱼篓,也不能天天吃这玩意儿啊。隔三差的吃还行,天天吃就没那鱼味,首接变成腥味了。
任何东西,天天吃,吃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