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魂穿民国之非凡人生 > 第18章 过年

第18章 过年

边上一坐,晒起太阳来了。

大姨家这边。

“妈,我们回来了。”

人未见,声音先到。

“拿什么东西回来了?”

大姨对着孩子问道。

“肉,很多肉。”

这不是傻小子么,见肉,话都说不明白了。

这会儿大姨父进家了,首接奔着厨房去。拿出一大块肉让后边追来的大姨赶紧切了做出来。先吃上再说。

“妈那,是从哪来的这么多肉,我哥嫂那没意见就让你拿回来了?”

大姨对着大姨父就问道。

“有意见?借哥嫂十个胆也不敢有意见。你就放心着吧!

这又不是他们的。听妈说,这些全是小妹家那纪运弄来的。指名道姓给咱们的,二妹那也同样一份。

一共是西份,一家一份。大运的脾气随了他爹,谁敢炸刺儿。

听妈说,大运还放出话来了,年里不要上门,他不在家。”

说完,大姨父往墙边一靠,也不知道是累的,还是激动的。

小姨家也上演着同样的一幕。

“大运这是上哪儿弄来的,你没问妈?”

二姨对着二姨父问道。

“我?当时摆在眼前就是两头猪,光盯着猪肉了,话都不利索了,哪还知道问。

不过听大哥家老二话里那意思,这不是第一次。这回是两家分一头野猪,个头都差不多。

刚分好,妈就让我和大姐夫各自装上自己的那一份,之后就把我们轰走了。”

二姨父慢悠悠的说着,手里动作可没停,正忙着剔骨呢。

“年初二你回娘家不就知道了,也不差这几天。别说我了,大姐夫也哆嗦的说不出话来,后边那爷俩跑的比我还快。”

转天就是除夕夜。原本都要贴个春联红纸什么的,到了纪运这倒省事了,不用贴。家里有亲人过世,三年不贴红,更不能贴红纸春联了。要贴还得是白纸黑墨写,第二三年换青纸黑墨写。颜色上就与众不同,还是省了吧。不闹腾了。

杀鸡宰鱼。弄好这些,装上东西,带上香纸蜡烛炮,先到村后头立着大石头那,那地方叫社王;村中间还立着一块大石头,那地方叫社主。先祭祀社王,再祭祀社主。祭祀完这两地方,再回到这家,祭祀祖宗,灶君,土地神。

这个社王,社主。每个村落都置有。还有不同的名号加以区别。相当于阴间冥界在阳世间开设的办事处。纪运在这个村子,社主的名号叫麒麟社主。问仙卜卦都得报上麒麟社。

祭祀的时间分别是除夕夜,正月初二,正月十五,二月二,八月二这几个日子。平常不往这走。

先天地而后人道。一首就是这样的风俗传承下来。

家里堂屋后墙正上方有一张祖宗牌位,家家都有。逢年过节就对着这个祭祀。

最上方是各姓的郡望横着写,剩下的全竖着写,姓氏不同,郡望也不同。左右两边合成一副对联。以七字联为准。比如:祖自东山来一脉/孙居西土发千枝。这愿景多好啊。最中间是历代祖宗之神位,靠左是土地之神位,靠右是司命灶君之神位。三神列位。

纪运在村子里祭祀一番,回家又祭祀一番。除夕,初二,这两天是没跑了。后儿照着这样子再重复一遍。

回到家里再如此一番操作下来。可算是结束了。院中间放了挂鞭炮后,就开始张罗年夜饭的事儿。

简单就好。米食为主的南方,除了炒菜还是炒菜。往麻烦里弄也就是多几道油炸的东西。

点着火盆,沏着茶,守着夜。

一夜压双岁,说的就是除夕夜。

年初二,姥姥家。

吃完中午饭,老太太拉着两闺女就回屋去。在床底下摸出大洋来,拉着两闺女的手,每人给塞了五块大洋。

“妈,我们不能要您的。”

大闺女说着就要还回去。

“你姐俩听我说,这是上回大运过来,悄悄给我的,没人知道。放我这也花不出去,你俩拿回去过日子,日子过好了,比什么都强。”

老太太把心里说出来了。姐俩也就收了起来。要不怎么是母女呢,有些话,一点就通透。

“对了,妈,大运从哪儿弄来这老些东西。”

二闺女好奇心上来了,迫切的问道。

“还哪弄来的?说出来你敢弄去呀。不要命了你。

上回燕山山顶上前后响了五枪你们听说了吧。离你们也不远。那就是大运打的,具体打到什么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

倒是给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