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魂穿民国之非凡人生 > 第14章 走亲

第14章 走亲

日子一天天的流逝,哼哈二将的那窑木炭都出窑回家了。本文搜:精武小说网 jwxs.org 免费阅读这纪运还斜躺着眯眼晒太阳,那股悠然劲显得十分的嘚瑟。自个儿给自己个用稻秆子加上细竹子,硬生的的捆扎出一张稻秆版躺椅来。边上还支上小炉,炉上烤着肉串,大早上的就开始如此操作,可见这小生活十分安逸。

倒模放出来的砖坯,还得过些日子才能用,还没干透呢。烘床一时半会儿是建不起来。人就这样,越躺是越懒。

撸完那些烤肉,把火一灭。锁上门就奔老连山而去。

也没什么事儿,就是上那儿挖一颗金竹,回来打造一根纯竹鱼竿。要说在后世,这时间点上,正是钓大鲫鱼的黄金季节。自己空间里那些鱼具没法拿出来用,太超前了。不符合时代。

这金竹最适合拿来制作钓竿。根部大,越长越细,竹节短而密,长短均匀,竹壁肉厚。这样的竹子,头重尾轻,腰力好,弹性足,轻盈,不累手。

连根刨,可惜了的根部用不上。弯曲的角度不对,硌手。只能截掉。

支上火盆,先杀青。再从手把处一节一节的用火烤,再矫正。反复来回重复着,矫正到正溜笔首才行。一丈二长。也算凑合能用。

砍来棵油竹,弄出竹蔑,赶忙编了一个鱼护。装个西十斤鱼应该没有问题。

带着这些就奔河边去了。选择在仑头湾那。这一片是洄水湾,乱石成空东一块西一块,全是那些整块的突出水面。纪运在石头上来回跳着往河中间去。这不是没敢在岸边嘛,自己用的东西太超前,就算来人了,一时半会也看不清楚纪运手上是什么东西。要到身边,还得从那些乱石上过来,这不就给了纪运时间收藏了嘛。

在一块比较平整的大石头,拿出凳子坐下,鱼线首接用空间里的,一盘4米5的线,鱼漂也是用后世的,还是调好了的,吃铅2.3克的长漂。装上以后就抛竿找底了,还行,在两米深这样。纯砂子底。

钓鱼不打窝,钓的也不多,先打个窝再说。扔下一块花生饼,酒米拌着湿土又扔进去两大团。跳到岸上砍了几根树杈,拿来当支架用。

反正这一片难得有人来。离村落远。开了点后世的饵料。准备拉饵做钓。

这年代资源丰富的没得说。上鱼也太快了,到底就有动静,根本不存在打龟,白板,定海神漂这一说。下边的鱼跟疯了似的,到底就有。竿竿上鱼,没得空枪那一说。

大概钓了有两个小时吧。大半鱼护的鱼了。不上两的鱼儿当时就放生了。大半是鲫鱼,小半是鲤鱼,鲤鱼都不是大个的,都 是斤来重的。二十五六斤这样。过瘾啊。这也太给力了。

跳上岸边看了看,又回到石头上,大手一挥,把东西全收进空间。走上岸来。天还早,顺着原主的记忆,往石原村而去。

纪运的姥姥家就在石原村。好长一段时间没来看望老人家了。离的也不远,上下村,不到十里地。

老太太是两儿三女,纪运妈是最小。老头跟老大家吃住,养老老大家负责。老太太跟着老小,也是老小负责到底。风俗就是这样,不管多少个儿子,老头肯定在老大那,母亲都在老小那。很少有老两口自己过的。

都住在村后头山脚下,两家挨着。老太太有架手摇织布机。一年到头都是围着这个转。提着鱼护就进村,奔着村后走去。纪运也懒得跟别人说话,自己又不熟这些人。

“姥姥,干嘛呢?”门前纪运喊了一嗓子。

“运儿,你怎么过来了?吃了没。”

“我这不是没事儿,就过来看看您来了。我姥爷呢?”

“你姥爷放牛去了,你那两个舅舅都带上全家上后山里去打柴。开年没时间打柴。”

“这些鱼给您,您看看分了吧!不分也行。”

小老太太看着精神状态挺好,活过二十年没问题。快七十了,背不驼腰不弯,耳聪目明,说话中气足。

“哪来的这么多鱼。”

“河里钓的呗。还能哪来啊!”

“那我得好好分分。”

说完老太太从两家各自厨房拿出个木盆来。左一条又一条的左右开弓着扔进盆里。分好后纪运帮忙给端到厨房里去。怎么着也得收起来不是。

人性大多是恨你有,笑你无。万一来个人什么的,看到这老些鱼,人家心里是如何想的,咱上哪知道去啊。保险起见,还是收起来,装穷藏拙才是正道。

纪运坐到那台织布机前,帮忙着踩,觉得挺好玩的。在后世时,从历史上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再后来就是在《天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