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叫清风,一个叫明月。
清风只有一千三百二十岁,明月刚满一千二百岁。
镇元子吩咐这两个童子:“不要耽误了元始天尊的邀请,我要去弥罗宫听讲,你俩在家要小心谨慎。
过几天,会有一个老朋友,从这里经过,千万不要慢待他,可以摘两个人参果,给他尝尝,权当是表达我们过去的情谊。”
两个童子问:“师父的老朋友是谁?请告诉我们,好准备接待。”
大仙微笑道:“他是东土大唐来的圣僧,法号三藏,正在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路上。”
两个童子笑着道:“古人说过,道路不同的人,不相互商量。我们是太乙玄门的弟子,怎么会跟那和尚有什么交情!”
大仙微笑着解释:“你们哪里知道!那位和尚,是金蝉子转世,西方佛祖如来佛的第二个徒弟。
五百年前,我在兰盆会上,与他相识,他还亲手给我递过茶,所以我视他为故人。”
两个童子听了,恭敬地遵从师父的吩咐。
大仙临走前,又再三叮嘱:“我的果子数量有限,只许给他两个,不能多给。”
清风点头道:“开园的时候,大家一起,共吃了两个,树上现在还剩下二十八个,我们不会多给的。”
大仙微笑道:“唐僧虽然是故人,但也要小心他手下的人吵闹,不要让他们知道这件事。”
两个童子领命。
大仙带着众徒弟,飞升天界,直奔弥罗宫而去。
………………
李奕带着悟空、敖鸾和小秋,在山中游玩,忽然望见前方有一片松树,与竹林簇拥在一起,几座楼阁层层叠叠,坐落在其中。
敖鸾问道:“悟空,你看那个地方,是什么所在?”
悟空仔细观察后,笑道:“那地方,不是道观,就是寺庙。我们走近些,到了那边,自然就知道了。”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门前,仔细打量。
松林坡地显得格外冷清,竹林小径清幽雅致。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飞翔;上下跳跃的猿猴,不时地献上鲜果。
门前的池塘宽阔,树影婆娑,石块裂开,苔藓斑驳。
宫殿高耸入云,仿佛是紫微大帝的居所;楼台缥缈,仿佛丹霞从天而降。
这里清净虚无,人间的纷扰很少,寂静之中,道心油然而生。
李奕下了马,将白龙马收进剑灵世界,看见山门左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有十个大字:“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
悟空笑道:“原来是一座道观。”
“肚子饿了。”敖鸾呵呵一笑,拍了拍肚皮。
小秋点点头:“看这景致如此优美,观里一定住着好人,我们进去看看吧。”
“好。”
李奕微微一笑,带着他们,走了进去,又看见二门上挂着一副对联:“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
悟空笑道:“这个道士,真是夸大其词。在太上老君的门口,估计也不会有这么夸张的说法。”
敖鸾笑道:“先别管它,我们进去看看。或许这个道士,真的有些道行,也说不定呢。”
等到进了二层门里,只见里面急匆匆地走出两个小童子。
看他们的打扮,骨骼清奇,神情爽朗,容貌俊俏,头顶梳着两个丫髻,短发蓬松。穿着道袍,衣襟随风飘动,羽毛做的衣服,袖子随风飘扬。
腰间系着紧紧环绕的龙头结,脚上穿着轻巧的芒鞋,鞋口用蚕丝绒线缠绕,显得风采异于常人。
这两位仙童,正是清风、明月。
两位童子打量着李奕,躬身行礼,微笑道:“老师父,有失远迎,请里面坐。”
“谢谢。”李奕很高兴,跟随两位童子,上了正殿参观。
原来,这是一座朝南的五间大殿,都是上面明亮,下面昏暗的雕花格子窗。
仙童推开格子窗,请李奕进入大殿。
只见大殿的墙壁上,挂着用五彩装饰成的“天地”两个大字。
在大殿的中心,摆放着一张朱红色的雕漆香几,上面放着一副黄金打造的香炉和香瓶,在炉边备有方便整理香火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