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有点耳熟啊!
但玄宗怎么会拿他爷爷高宗的剧本呢?
那必然得给再开几个与众不同的大眼!
“玄宗在开元三年便立了太子,立的是次子李瑛,此子为赵丽妃所生,而这赵丽妃的出身不太好,据史载是个倡伎,只是颇受玄宗喜爱,被纳为妾室。\新^丸·本¨榊~占′ ~哽.欣¨最¨快?”
立的是次子,那也就是还有个长子,就算不是嫡长子,但这次子也不是嫡子啊,这位大唐玄宗的长子又出了什么问题?
好像当皇帝的,长子都很容易出问题,不管是嫡长子,还是庶长子,很难有能得善终者。
王绾问道:“长幼有序,纵使无嫡子,然长子在前,玄宗为何不立长子为太子,反而立次子?莫非玄宗长子早夭,或不受玄宗喜爱?”
李念摇头笑道:“那倒没有,玄宗对他那位长子应该很喜爱,其本有机会被玄宗立为太子,在其于天宝十一年去世后,玄宗还追赠其为‘靖德太子’。只是这位比较倒霉,在打猎时被伤及了面部。”
那还真是倒霉,本来有机会成为玄宗的皇太子,却因为打猎被毁了容而失去了机会。
“但这位因为伤及面部而未能成为太子,对其反而是件好事,让他得以躲过杀身之祸。玄宗立了次子为皇太子,且这位皇太子的母亲还曾是一倡伎,陛下和诸位觉得武惠妃会如何想?”
这问题用脚都能想到答案,本妃出身高贵,没有成为皇后,儿子也没能成为太子,反倒叫一贱人之子成为太子。
这口气如何能咽得下去!
蒙恬道:“那武惠妃自是不会心甘,认为赵丽妃之子都能为太子,其子为何不能?”
李念道:“武惠妃正是如此作想,且当时宰相张九龄已被罢相,接替张九龄的李林甫,是一位大大的奸臣,他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势,揣摩清了武惠妃的心意,时常在武惠妃面前说寿王的好话。”
“寿王是武惠妃之子,听到当朝宰相称赞自己儿子,武惠妃当然高兴,也越发觉得赵丽妃之子都能为皇太子,自己儿子为何不能?”
“于是,再一次受到女婿杨洄撺掇的武惠妃设计构陷当时的玄宗太子与另外两位皇子。构陷很简单,他们杀不了太子和两位皇子,但有人可以杀了一位太子两位亲王!”
始皇眯了眯眼睛,沉声道:“这武惠妃借了玄宗之手,使玄宗亲自杀了自己儿子?”
李念点了点头:“武惠妃派人召太子和两位皇子入宫,说宫中有贼,请他们相助捉拿,这三人答应了下来,带人着兵甲入宫。”
“而在另一边,武惠妃又告诉玄宗:‘太子与二王要谋反,他们着铁甲进宫!’玄宗派人一看,果真与武惠妃所言一般。”
“而玄宗也是靠政变才有皇位,对这类事自是相当敏感,太子和两王带兵进宫,正好戳到了他的逆鳞上,让玄宗生出了杀机!”
冯劫道:“那武惠妃不愧是玄宗宠妃,已将玄宗心思琢磨清矣,知玄宗所畏惧担忧之事,便以此为刀。”
但到这还是听不出这武惠妃和大唐那场内乱有何关系,最多也就是让玄宗杀了几个皇子罢了。
李念接着道:“玄宗在决定处置太子和两王时,曾问询过李林甫,李林甫回答此为玄宗家事,非其所该干预。”
王绾道:“看似置身事外,不参与玄宗家事,实则是以退为进,坚定玄宗杀三人之意。”
李念道:“玄宗先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为庶人,不久之后,又将三人全部赐死,在后世也被称为‘一日杀三子’!”
一日间杀三位皇子,其中一位还曾是太子,这还是那个即位初颇为英明的李隆基?
这大唐皇位真是充满腥风血雨,原先听李念讲说玄宗对兄弟的态度,还以为会有所改变,没想到对儿子举起屠刀,毫不留情!
始皇问道:“此时,玄宗即位已有多少年月?”
李念道:“即位已二十五年矣,玄宗也已有五十二岁,所以才有‘玄宗当皇帝不错,只是活得太久,死得太晚’一说。”
“玄宗如果在开元二十五年前便死去,历史上的评价会很高,在天宝三年前去世,评价虽会低,但也会不错,就算是天宝十四年前去世,大概也会评价还行,可玄宗偏偏很能活,一直活到七十八岁。”
听到玄宗去世时的年龄,始皇等人都觉得确实是很能活,将近八十岁,属于相当的高龄。
李念又道:“虽然构陷谋害了太子与两王,但武惠妃也没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