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献计秦王 > 第234章 再讲玄宗(大唐历史)

第234章 再讲玄宗(大唐历史)

世人认为其应当早死二十年?”

李念道:“既然两位将军都想知道大唐后来之事,那今日便以此为贺礼恭贺两位将军凯旋!”

虽已至深夜,但殿内众人精神依旧活跃,甚至因为听到李念要讲大唐后续的历史,变得更精神了。-齐¨盛+暁*税′旺. ′已!发~布/罪*薪^璋?劫_

李念道:“玄宗之所以会被认为应当早死二十年,源于其在后来的昏庸之行,大唐的确是在其手中开启了最鼎盛的时代,但同时也是在其手中一路衰颓。”

李念并未先讲玄宗的那些骚操作,而是讲玄宗的功绩:“玄宗在清除其姑太平公主后,皇位已固,然当时的大唐形势并没那么好:屡次兵变伤了大唐元气,吏治混乱腐败……”

“玄宗接手的大唐比武媚称帝前的大唐要差,后人评价武媚‘上承贞观,下启开元’,这评价其实也即意味着武媚这段时期,大唐或者说武周相对平庸普通,甚至还有所衰退。”

“当然,玄宗接手时的大唐仍有元气,即使他不对大唐进行改变,只当一名守成之君,大唐一时半会儿也亡不了,只是会继续衰落。”

“然而玄宗不是一名甘心守成的帝王,他有雄心壮志,且有配得上这份雄心壮志的才能。”

玄宗虽然后面比较离谱,可人前期那是实打实的英主明君,能位列华夏历代帝王前十。

“在开元之时,玄宗表现出了一位明君该有的能力,其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之人为大唐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名相便是出自这一时期。”

“姚崇曾向玄宗提出了‘十事要说’,其中包括政先仁恕、不幸边功、宦官不与政、外戚不任台省、绝道佛二教营造等,玄宗皆一一应允,且基本按此建议执行。”

很多时候,提出这些建议不难,但难在于将建议能真正给执行下去,这玄宗能执行下去,难怪大唐会在其手中恢复活力,发展到最鼎盛之时。

“姚崇被罢相后,玄宗又先后任命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为相,这几位大唐宰相每一位皆能任事,使大唐元气恢复,甚至攀升到比之前更强,一扫吏治腐败、官吏冗多之风,复归清明。”

“在玄宗之前,时人皆重在长安为官而看轻在外地做官,因而许多有才有志之士宁愿窝在长安当一小官,也不愿去长安之外。”

王绾评价道:“这可非好事,长此以往,长安官吏会冗余,地方官吏却会稀缺,且长安官吏虽有才能,可不去地方磨砺,其处事之能、理政之才必会薄弱,而地方官吏皆为才能疏浅之辈,其等恐也难治理好地方。”

长安把人才都给吸走,只剩一群才能平庸乃至不足之辈留在地方,这些人难以治理得好地方,而在长安的人才多,可官职少,难以得到磨砺,才能无法被有效发掘磨砺出来。

结果便是,不论是地方,还是长安,都会出现问题,最终化为大唐的一个弊端。

李念提及此使也是要借此与始皇和众臣言说,他点头道:“所以大秦不能让此事发生,《韩非子》中曾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才是正理,玄宗也是如此作为。”

“在开元二年,玄宗特颁制令,从长安京官中选有才之士到地方任都督、刺史,又从地方上的都督、刺史中选拔有为者到长安为官。”

“如此一来,既使地方与长安的人才流通,达至平衡,又保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可被磨砺出来为大唐所用!当然,这得让政令不被停废,能一直良好运转下去。”

“在农业上,玄宗鼓励耕种,还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即任命官吏到各地清查被隐瞒的土地和人口,然后把清查出来的土地没收,对清查出的人口登记。”

“玄宗以这种方式,让大唐增添了许多人口和耕地,大唐的赋税也由此提升,为大唐极盛之世的到来立下了基础。本不太好的形势被玄宗扭转,大唐一片勃勃生机,向着鼎盛之时前进。”

“而在军事方面,大唐开朝时采用的府兵制到玄宗时因均田制被破坏已难以为继,玄宗于是采用宰相张说之言,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

对“府兵制”和“募兵制”,始皇等并不陌生,“府兵制”在李念为他们讲说西魏时就已提过,而“募兵制”,春秋时吴起所训练的魏武卒便是采用这种兵制,没啥好稀奇的。

李念继续道:“玄宗通过募兵制,一扫府兵制难以为继后所造成唐军战力下滑之势,让唐军重新成为一只能威服四方的强大军队。”

“在改善了大唐国内经济状况,让唐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