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佛教的方法。
但还有一点,摩叶上师未有说清,秦国如此多智者,他们开创了这么多学说思想,说不定能从中取长补短,让佛陀的智慧更加完整。
他担忧这事要是说出,会引得一些僧侣反对,毕竟佛陀在很多僧侣心中,佛陀至高无上,智慧完满无瑕,会需要补充完善?
这是异端思想,是对佛陀的大不敬!
那不仅没法使众僧侣更加团结,反会使队伍分裂。
摩叶上师正色道:“三、我等要设法从秦国人这学得其等先进工艺技术,秦国胜于吾国,吾国若不能追,将有祸患。其等有优于吾国之处,如能学之,当学而传回吾国。”
众僧侣点了点头,秦国比他们孔雀国强,要是没法学得秦国人的先进技术,抹不平差距,那等秦国人变得更强,孔雀国将有危险。
一僧侣叹道:“摩叶师兄所言甚是,可秦国人能否允我等学习?且我等想要学会,没有数年之功,只怕极难!”
这确实是问题,可也没有其他解法,摩叶上师回道:“事在人为,不为便无有机会,为方有!”
“四、要尽力和秦国之王与那李念公子交好,不可贸然得罪,我等无论是想在秦国传教,还是学习,皆须仰仗这二位。”
话是这么说,可这事真正做来也不容易,从一路所见所闻推测那秦国之王和李念公子,都非好相与之辈,极可能不待见他们佛教。
到时,纵使不至于将他们直接撵出去,也绝不会轻轻松松让他们传教,必定会严格看管,设置各种限制。
一想到这些,摩叶上师等人又不禁沉重烦闷起来,知晓问题在何处,却想不出办法可解。
因为问题的根本在于他们所来自的国邦不够强,以落后衰弱之国想向强盛先进之国传教,当然感到处处是掣肘,遍地有险阻。
便在这时,一僧侣突然想到一事,道:“秦国使者往华氏城见阿育王孙,算算时日,必已早至,阿育王孙知我等前来秦国,定会派使者过来。我等如何应对?”
他们可不是奉阿育王孙命令出使到秦国,而是未有报备,私自过来,想抢先在阿育王孙发觉之前,造成一个既定事实,在秦国开辟一方新的佛国净土,但如今发现这方净土好像很难辟。
摩叶上师道:“无须过于忧虑,阿育王孙即便知晓我等身在秦国,派人过来也不能如何,亦不过是重复我等旧事。”
“重复我等旧事”让众僧侣一怔,随即明白过来,这是说他们这一路对秦国的心路历程:
先是不太瞧得上,认为其是一蛮夷小国,后发现这秦国好像不简单,有点东西,再之后发现这秦国何止有点东西,这是比他们孔雀国更强盛繁荣的国邦,令人敬畏生忧。
在强大的秦国境内,阿育王孙就算派人追来了又如何?
只要秦人不想动他们,那他们便是安全的,阿育王孙的命令在秦国可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