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道:“永平三年,刘肇重设西域都护府,令班超为新一任都护,在其都护西域之时,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重新臣服于东汉,纷纷向东汉送纳质子。”
“班超也因功而被刘肇封为‘定远侯’,史书常称其为班定远。但班超之功还不仅限于西域,更是派使者出使西方的大秦。”
听李念提到“西方的大秦”,始皇来了些许兴趣,问道:“何国为西方大秦?”
等李念回答“罗马帝国”后,始皇顿时兴趣减弱,一个被匈奴灭掉的国家也配称“大秦”?简直是在侮辱他的大秦,日后大秦若抵临西方,定要让西方诸国不得以“秦”为名。
“但班超派出的使者并未能到达罗马,只是到了地中海便返回,不过其等到达了条支、安息等国,这些国家也派了使者到东汉进贡。”
“在西域待了多年,班超已经年老,日渐思乡,于永元十四年,班超返回洛阳,并于洛阳病逝,享年七十一岁!”
“班超是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以来,功绩最大之人,若无其,东汉在刘炟时,可能便以对西域失去了控制,臣由此才多讲了一些!”
始皇点了点头,道:“班定远,为国驻疆,定守远方,朕之大秦亦会有此儿郎,为大秦镇守边疆,威慑四方!”
说完这句,始皇又道:“那刘肇后来又如何了?其十四岁时便能反制窦宪等人,当有所作为?”
只是已经听李念说了那东汉有“六后临朝”之事,刘肇的事也许不会太好。
果不其然,只听李念道:“刘肇此人颇为聪慧,也颇有能力,对内对外都很有作为,通常认为东汉是在其手中到了最鼎盛之时。”
但到了最盛,也即意味着已经到了最高,没法更高,接下来只有维持住稳定或向下衰落,大概率是向下衰落。
“若说是其父刘炟留下了后宫和外戚干政的问题,那刘肇便是亲身经历过了这些事,却未有改变,但这也不能全怪他,毕竟他和其父一样离世很早,终年二十七岁。”
“说来,自刘庄之后的东汉帝王少有长寿者,由于离世早,多位帝王子嗣不多,甚至无有子嗣,加之后宫、外戚、宦官干政等因,致使东汉帝位更迭频繁,在位时间长者甚少,有好些位还为幼子,未及成长,便已即帝位,又随后离世。”
“因而,后世又称东汉为‘东汉幼儿园’,意为其有很多幼儿皇帝。刘肇也是如此,他离世年轻,虽有子嗣留下,但都太年幼,且一个有病,一个在即位时才出生百余日。”
听完这些,始皇三人明白这东汉就算本来没有多大问题,在这种种情况下,也会变得问题,皇帝好些是几岁的小孩,甚至还有百余日的娃,不出问题才有鬼。
始皇心里冒出一个奇妙的念头:这会不会是东汉前几位皇帝干得太好,所以上天要在后面找补回来,有意让东汉衰弱?
李念不知道始皇心中的冒出的迷信念头,继续在道:“百余日的娃连走路都不会,还要让抱着上朝,自然不可能处理政事,于是刘肇的皇后邓绥临朝称制,替幼帝处理政务。”
“这位邓绥和章德窦皇后不同,其虽称制,却是位贤后,跟其他五位有所差别,在她治理东汉期间,东汉内部灾难频发,陨石、地震、洪水、冰雹、蝗灾接着来,多地受天灾之苦。”
这番话让始皇更加重了心中生起的念头,该不会真是上天见东汉走得太顺,所以故意来东汉衰弱。
“而外部各族见东汉因天灾衰弱,趁机反叛入侵,至此之时,东汉存亡之秋,邓绥却带领东汉扛了过来,不仅将国内天灾带来的影响消弭,还将外患平息。”
“若不是邓绥,东汉在此时即使不亡,也要元气大伤,可惜在邓绥之后,其他临朝称制的东汉太后们却没有这般贤能,加之皇位更迭太频繁,宦官干政等问题,东汉日渐衰败。”
“诸多问题累积下,东汉走向了末路,在汉灵帝刘宏时,一位道人率领天下万民向东汉朝廷喊出了那句流传后世的话: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后世有人又给这位道人补上了一句话:贫道张角,请大汉赴死!”
听着这两句话,始皇三人仿佛穿过时间的迷雾,看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那有英雄豪情,也有美人叹惋,有一诺千金,也有阴谋背叛,有人登巅为王,也有人沦为灰烬……
那张角要送葬的不只是东汉,也是送葬绵延了四百年的大汉天下,这场落幕必定会比一般王朝覆灭更为盛大,其喊出的口号也充满了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