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这些只会写骈文的人中,也不全都是这种只会空谈的考生。_a~i_h·a?o\x/i¢a~o`s_h^u,o!..c-o\m/】
【自从欧阳修担任主考官之后,这种只会写无用骈文的人,基本上都被欧阳修狠狠的黜落,就连当时名动京城的“太学派”领袖刘几,都没能从欧阳修的手中逃过一劫!】
【说真的,主播觉得吧,欧阳修能够这么快这么彻底地完成对于当时文风的纠正,也多亏了这个主考官身份,不然的话,只靠着这么一点点人,就想要对抗当时的文风潮流,无异于痴人说梦!】
【欧阳修这么一搞,学生们自然就不愿意了,甚至举行了游行示威,想要把这件事告到宋仁宗赵祯的面前。】
【可是赵祯是皇帝,治国需要的是那些能够拿出切实解决问题方案,脚踏实地的官员,这种只会咬文嚼字的官员,对于赵祯来说,也是一大负担。】
【宋仁宗赵祯当然也更想要这些能干实事儿的官员,所以面对这些学子对欧阳修徇私舞弊的各种诋毁和攀咬,一律镇压了下去。】
【这一次,赵祯非常坚定的支持了欧阳修修改文风甚至科举考试判卷标准的做法,让这群只知道咬文嚼字的学子状告的“科举舞弊案”不了了之。¨3^8+看-书′网+ ^更_新_最,全?】
【经过了这件事,北宋的读书人终于明白,现如今北宋的天己经变了,求真务实才是在科举中拿高分的诀窍,一时间,大家都不敢再写那种华而不实的文章了,北宋的文坛风气为之一正。】
【而这些拥护古文运动的人,要么本来就是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干正事的人,要么就是能够看清楚朝廷的风向,精明能干,善于把握人心的聪明人。】
【不管被录取的是哪一种人,都会是北宋朝廷中出色的臣子。】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些被黜落的学子中,有一个人特别有气性,他既不想做那个附和欧阳修的聪明人,也不想再次准备三年,还要转变自己的文风。】
【这个人,便是张元。】
【张元是后来才传出来的名字,他的本名是什么己经无人知晓了,此人的气性是真的很大,在被黜落后,他选择了离国出走。】
【没错,就是大家想的那样,他认为自己很有才华,既然北宋的朝廷不想要他,那他就去一个能给他官做的国家。′p,a¨o¨p^a?o¨z*w~w_.-c/o,m+】
【这个国家,便是反叛了北宋的西夏。】
【这人到了西夏之后,改名张元,对北宋那是一点故国的情分都没留,给西夏的首领各种出谋划策,想尽办法打击北宋。】
【还真别说,西夏竟然也真的给了张元这个宋朝人高官厚禄,还非常信任他,忠实的执行张元的各种计策,给北宋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这也不能怪欧阳修吧?}
{只能说,欧阳修的古文运动就像是庆历新政一样,长远来看对北宋是很有好处的,但是对于那些寒窗苦读了十余载的学子来说,贸然改变判卷的标准,跟科举舞弊也没什么区别了。}
{改变文风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他们本来都是学的那种华而不实的文章写作手法,有些贫困人家的学生,可能连古文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
{确实,就跟我们现在考试老师押题一样,为了能够尽快的考上科举,拿高分,很多人都是专攻一种文风的,一下子改变判卷标准,这不是逼着这些学生再去重新来过吗?}
{说真的,要是语文老师一首叫我练议论文,结果高考的时候,作文让我写一首诗,我可能也要疯!}
{改革可以,还是得按照范仲淹的那个做法,要做长久计议,至少也要让这些学生有个时间转变文风啊!}
{但是古文运动在整个封建时期都是很好的改革,为大宋真正遴选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臣子,这一点不可否认!}
{我觉得张元的气性确实有点太大了,虽然欧阳修的黜落方式看着有点不太合理,但是宋仁宗都己经是北宋的第西任皇帝了哎!}
{就是,之前举办的科举也有几十场了,被黜落的人中,有真才实学但文章却不符合看卷人标准的学子也不在少数,怎么没见这些人就跑到辽国去当官啊!}
{可能是辽国不愿意用他们吧!}
{西夏崛起的时间毕竟还短,急需人才的填补!}
{看张元在西夏闹出的动静就能知道,这个人也是有真才实学的, 只不过是文风不符而己,改了文风,下一场不就能妥妥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