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晋末长剑小说 > 第一百六十一章 利益交换(为盟主小龙V加更)

第一百六十一章 利益交换(为盟主小龙V加更)

邵勋说道:“宜阳那边,忠武军守好回溪坂,不让贼军窜入洛水河谷即可。豫州那边比较麻烦,幸好地里的粮豆已收完,诸营队百姓可躲进县城、坞堡之中,暂避一下。”

其实,正如他评价朝廷无法做到完全坚壁清野一样,他也做不到。

今年五六月间才开始收拢第一批难民,后面陆陆续续有人过来,耕种的时间并不一致。后来的那些人还不少,为了不白养他们,空耗粮食,邵勋让难民大量种植芜菁,以便冬天挖着吃。

现在芜菁尚未长成,就此挖了有些可惜。

他打算看一看,如果匈奴真的进入豫州,立刻组织百姓挖芜菁,无论长没长成,一律挖掉——几天时间就够了。

匈奴骑兵多,机动性强,握着战场主动权,很难重挫他们。

邵勋思来想去,觉得只能靠后勤来限制匈奴骑兵的活动范围。

大冬天的,你上哪找马料去?

如果不能就地筹措粮草,势必要带着辎重部队随军,那么骑兵也就失去了大半机动性,威胁锐减。

这是他唯一的办法。

恰好此时的社会形态与宋、明、清完全不同。

此时乡间坞堡林立,力量相对集中,匈奴骑兵筹措粮草的难度大增。

宋明清时社会相对原子化,豪强力量与这会不在一个等级上,乡间一盘散沙,坞堡庄园极少,大部分是不设防的村落,很容易让南下的草原骑兵获得补给,以战养战。

只能靠这一招了。

而这一招成功的基础在于士族豪强们不要向敌人低头,不要想着花钱消灾,这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困难的。

人都是自私的,当敌人急怒攻心,威胁拼着承受巨大伤亡,也要把你家坞堡拆了时,你作为坞堡帅会怎么做?

真不一定扛得住压力啊。

“王如作乱,匈奴南下,真是多事之秋,唉。”乐凯故作伤感地叹了口气,然后试探问道:“君侯很快就要班师了吗?”

“没那么快。”邵勋说道:“总得先看看王如、严嶷愿不愿与我野战。若他昏了头,敢与我在旷野中阵列厮杀,那么就将其剿灭后再行北上。若他坚守不出,就不打了,直接班师。”

“这……”乐凯本来还有些欣喜,此时一听,却喜忧参半。

陈侯急着班师,不仅仅是为了救洛阳,更可能是想挽救他在陈郡建立的基业。

乐凯可以理解这点。易地而处,他也会优先救陈郡,而不是洛阳。

陈侯急匆匆而走,南阳这边就愈发需要乐氏这种“妻族”来稳定,这是他的机会。但一听到可能连王如都没剿灭,就要急着班师,顿时不是滋味了。

南阳那些个大家族,基本都被他鼓动了起来,对侯脱甚至王如的部众动手了。

有的手段还很卑劣,比如骗杀、偷袭等等。

邵勋一走,若王如来找他们算账,怎么办?这时候与王如可没得谈啦,人家不会再相信你了,双方已呈不死不休之势。

乐凯只觉嘴里有些苦,好心情一下子就没了。

“何必如此作态?”邵勋看了他一眼,笑道:“侯脱、庞实被俘,他手底下那些人,我会带走,南阳没什么隐患了。我再留一军镇守宛城,作为你等后援,应无大碍。”

乐凯暗松一口气,问道:“不知君侯留兵几何?”

“银枪军十一至十四幢,总计两千四百战兵,已经奉命南下,不日即抵宛城,放心。”邵勋说道。

乐凯更放心了。

银枪军的名气真的很大,至少在洛南这一片,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

两千四百战兵,真的不少了,好好用能发挥很大作用。

王如、严嶷手底下,也不过就三万余家流民罢了。

邵勋暗自哂笑。

后四幢银枪军以新兵为主,其中一半人训练了两年多,另一半人训练了一年多,技艺只能说马马虎虎,还算凑合。

最关键的是,他们没打过仗,没有多少战阵经验。

这样的新卒,若没老兵带着,邵勋是不放心他们与敌人野战的,不过拿来守城倒正合适。

乐凯不识其中奥妙,以为是厮杀多年的老兵,大谬矣。

“宛城近郊以及堵阳,我要各置一支屯田军,前期安置所需钱粮、农具、耕牛,我自己想办法筹措一部分,若有不足之处,还需弘绪帮忙想想办法。”邵勋又道。

“此事易耳。”乐凯保证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