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帝秦设计师 > 第434章 李 扶夜谈

第434章 李 扶夜谈

第434章 李 扶夜谈

说出这句话时,扶苏有种“天下英雄舍我扶苏其谁”的自信,自信在诸位兄弟中,他最有资格,也最有能力为大秦储君。,k-a·n¢s`h¨u`l¢a!o\.*c¨o\m~

他明白始皇帝问他“你之意如何?”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客气谦虚,不是让他举荐其他兄弟,不是听他说什么“不论父皇立谁,儿臣都认!”,而是要让他自荐,想看到他敢于自荐的勇气,而非温文儒雅,跟兄弟们搞谦让那套。

要是他真推荐了其他兄弟,或说出听凭父皇定夺的话,会让父皇对他彻底失望,这可是储位之争,没有谦让一说!

不敢举荐自己,说明没勇气,对自己不自信,这样的人如何能作为大秦储君,引领好大秦?

但扶苏不知道始皇会这么问他,是不想他和李念所讲历史上的那位扶苏一样:那位扶苏要是性格能强硬一些,敢于质疑那道假诏,兴许便不会让胡亥、赵高的阴谋得逞。

甚至,即便那份诏书是真,那又怎样,真就听从那诏书后自杀啊?

怎么着也得反抗一二!

其实,扶苏并不缺胆气,像他明知会惹始皇帝不喜,但仍敢向始皇帝上书,只是这胆气明显没用对方向,且其愚腐不知变通。

这种性情作为一名臣子、一个普通人,或许不错,但作为一国之君就不合适了,大秦历代有能为的先王,哪个是这种性子?

始皇看向扶苏,又道:“你今日为何不问胡亥去哪了?”

扶苏坦然道:“父皇若想儿臣知晓,便是儿臣不问,父皇也自会让儿臣知;而父皇不让儿臣知道,说明还未到儿臣知晓之时,若儿臣在此时偏要知,恐会坏了父皇大局。”

始皇帝点头道:“世间之事,你有时所看到的只是表象,而非其内由。因而,对一件难确定的事,最好不要冒然行事,即便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也未必为真,何况乎自以为是。”

这既是在告诉扶苏,胡亥之事有更深层的缘由,也是告诫扶苏在做事时,不要想当然便做判断,以前的扶苏就是如此,没想通其中利害,没看清其中因由,便上书谏言。

这是始皇恼火扶苏的地方,也是他对扶苏失望之因,尚未了解清楚,就自以为是地跳出来,这种人怎么做大秦储君啊?

即使成了储君,继承了帝位,也是个被人牵着鼻子走的糊涂虫。.q!i`s`h′e\n/x·s..!c,o_m·

扶苏认真道:“谨遵父皇教诲!”

听到扶苏这句话后,始皇帝却摇了摇头:“希望你真能谨遵!朕只能管得了你们一时,管不了你们一世,这大秦最终还是得交予你们手里。朕死后,即使你们不谨遵朕言,朕也奈何不了你们。”

扶苏很久没这般和自己父皇交流,听到始皇说出“管得了你们一时,管不了你们一世”、“朕死后”这些话,心中颇为惊讶,他这位父皇如今这么豁达了?

要知在一年多以前,确切说是未称帝前,父皇可是在求仙、寻不死药,厌恶“死”、“亡”这类字词,更不会亲口说出,父皇他要的可是长生不死,千秋万载,怎能一世而往?

扶苏心里这般想着,嘴上却道:“父皇必能同大秦千载万……”

始皇帝摆了摆手:“不必恭维朕,世上难有永世之王朝,也无长生不死之人。朕虽为帝王,但也是人,难免有一死。不过……”

始皇没将“不过”后的内容给说出,但李念猜测始皇帝大概是想说他想通过另一种方式获得特别的永生:成就伟业,青史留名,只要此世华夏文明传承不断,那他便会被永远铭记!

始皇转而又对扶苏道:“想成为大秦储君,可不容易,当更加勤勉。若有不懂之事,可多向李念请教,不要认为他是你妹婿,向他请教便是耻辱。”

这番话几乎已言明始皇中意的大秦储君为扶苏!

扶苏也听出了这点,尽管早就料到父皇大概是想立他为储,但此刻真被确定,依旧感到振奋。

但扶苏并未表现得很兴奋,反而很平静,他看向李念,正色道:“父皇尽管放心,儿臣从不视向妹婿请教为耻,能向妹婿这等大才请教,乃儿臣之幸。”

始皇没再多说什么,也不让二人再跟着,在侍卫护送下离去。

目送始皇走远后,扶苏向李念行礼,再次致谢道:“谢妹婿方才为我出言!”

如果不是他这位妹婿荐言支持他为储君,父皇可能还会犹豫是否要立他为储,而一犹豫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