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为扶苏解惑
扶苏的这个问题实际便是道德和法治该如何选,是以道德治国为主,还是以律法治国为主?
对后世人来说,这还用多想?
肯定是以法治为主!
但放在这个时代,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常会使人迷惘,不知哪种更好,该如何选择。优品暁说旺 首发
这个问题也不是扶苏才有的疑问,其他人同样有,因此听到扶苏之问后,园内众人都看向李念,想知道李念会给出怎样回答。
在众人注视中,李念道:“公子此问实在问,道德与律法要如何选,治国时当以谁为重。李某的答案可明确告知诸位,治国当以律法为主!”
‘当以律法为主么?’
听到李念给出的答案,扶苏在心里默念了一句,随后又对李念道:“愿闻妹婿高见!”
李念摆了摆手,笑道:“谈不上高见,我也只是拾人牙慧,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说完这句客气话,李念未立即讲说他为何认为治国时律法要重于道德,而是向众人反抛出一个问题:“在诸位看来,道德和律法之间有何关联?”
李念不答反问抛出的问题让扶苏等人陷入沉思,大多数公子显然未深思过这个问题,扶苏不在此列。
他在琢磨治国是以律法为主,还是道德为主,便深入思考过两者间的关联,比较过两者的差异。
扶苏回道:“道德和律法有共通之处,如在道德中的错事往往也是犯律之行,但二者又有不同,如律法更为严苛,道德则要宽松些许。”
其他公子没回答,李念也没等他们,在扶苏回答完后,他点头道:“公子所言不错,道德和律法既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但为何二者会有相同处,又有不同处?”
李念虽又提问,但这次没让人回答,他自问自答道:“这是因二者性质不同,在国家或者说社会中的作用有别。”
他看向扶苏:“公子会生此疑惑,应是心中认为道德极好,若能以道德治国,必能国泰民安,可在实际运用中,却发现以道德处理问题未有所想那般有效,反而是在公子看来严苛的律法却效果很好。”
这话直说到了扶苏心坎上,让扶苏生出一种“李念妹婿,吾知己也”的感觉!
李念所讲就是他在地方上的经历啊,他本想以仁德治理地方,可当地人不仅不信他,反认为他好欺,结果他痛定思痛,换了行事作风后,当地人竟然开始听他话了。,?优[?品?小?说×?.网3+, ?首?_*发$
简单看这是当地人不知好歹,以温和友善的方式对他们不行,非得要被鞭子抽,可往深里想,这是他原本所推崇的仁德治国失利,而他看不上的暴律苛法却成功了。
这才是最颠覆扶苏道心的,也是他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否则以扶苏的性情,他不主动想改,哪怕始皇帝也没法让他改!
扶苏叹了口气,道:“正如妹婿所言,可我至今未想通其中之因,请妹婿指教!”
李念笑问:“公子认为是道德更好,还是律法更好?”
对这个问题,扶苏不假思索,马上给出了他的回答:“自然是道德更好!”
道德所要求的标准比律法更高,要是人人都能行道德之事,作道德之为,整个国家将成为君子之国。
李念笑道:“这就是问题所在!道德更好,也即意味道德的要求比律法更高。在道德中达到每一项美德的标准,相比在律法规定内做到不触犯律法之事,更难!”
“且如果以道德治国,人人必须遵讲道德,若不遵守,将受惩罚,不仅于弘扬道德无利,反而有害。如在路上见人有难,出手相助,此乃善举,也乃道德之举!”
“可若是将此条化为律法,规定在路上见人有难,必须出手相助,那情况就变了。”
“像一路人遇见有人落水,依照这条道德之规,此人必须得救落水之人,若不救,或救助不及时,使落水之人亡故,都会受罚,会被众人指责。而偏偏此人不善泳,又找不到合适救人的器物,此人会当如何?”
扶苏等人都随李念的话思考起来,救助危难之人本是好事,是义举、是善行,是一件道德之事,可咋就变得为难起来了呢?
一名公子嘀咕道:“咋这么巧,又不善泳,又找不到救人之物?倘若此人无法施救,也可去唤他人救助!”
李念装作没听到这番嘀咕,又补充道:“若此人遇见落水之人,周围无其他人,诸位以为此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