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晋末长剑 > 第1454章 行路难

第1454章 行路难

邵裕身边,初见叠道时,下意识有些皱眉。

辽东国之所以能封建,不就是因为朝廷担心守不住么?毕竟孤悬于外。

可若沼泽中遍地是叠道,并开垦出大量农田,兴修出一个又一个陂池,那可就不一样一一说难听点,平州屏弱的农业、遍地的胡人以及数百里沼泽,共同构成了辽东国的「护身符」,可若沼泽被征服了,朝廷会不会把手伸向辽东。

好在走出去二三里后,这段叠道就到头了。

看着前方密密麻麻的芦苇丛,以及在反射着白光的沼泽中跳跃觅食的水鸟,崔景化松了一口气。我就说嘛,没个一二百年,哪可能整伤出模样?

不过确实也需要注意了。

朝廷有经营平州的举措,险渎城的开发就是明证。只不过他们目前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与幽州毗邻的棘城、宾徒以及白狼水流域。更准确地说,是在医巫间山以西区域。

没人那么想不开,在有大片荒地可供经营的情况下,傻乎乎去改造沼泽。

六月十七日,邵裕只在险渎逗留了两天,随后便继续西行,于二十五日抵达棘城。

谢绝了都督李重的饮宴邀请后,五百余人一路南下,于月底前抵达了蓟城一一李家部曲已然自棘城回返。

幽州刺史邵璋在府中置家宴,招待自己的四弟。

******

在自己的兄长面前,邵裕仿佛卸下了全部面具一般,浑身都轻松了不少。

尤其是当四个侄儿侄女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邵裕难得地露出了笑容。

尤其是已经十三岁的蔓草,长得亭亭玉立,且不再似小时候那么爱玩爱闹了,突然之间就变得很文静。

对四叔行完礼后,她亲手煮了一鼎茶,又端来了些果品,然后才然离去。

看着侄女的背影,邵裕恍然意识到,长兄居然已经三十四岁了,而他也已经二十七岁。

时间过得太快了,不经意间就从你身边溜走,无声无息。

「生老病死,世人难逃。」邵璋看着风尘仆仆的弟弟,叹道:「待到哪天,为兄与你一起作伴,于鸭录水畔垂钓,度此一生。」

邵裕默然。

「不信?」邵璋看了眼虎头,摇头苦笑道:「快了。三弟在高昌站稳脚跟后,就轮到我了。老二如何我不知,但我是走定了。对了,最近可曾听到百济消息?」

邵裕点了点头,道:「百济王奖掖壮士,进取之志不小。若乐浪、带方二郡还是现在这个样子,怕是挡不住。也就是人家不敢打,真下定决心了,这两个郡保不住的,太远了。」

邵璋听得有些胸闷。

他得父亲授意,出任幽州刺史后,也开始了练兵,目前只得千余人,编练得还算不错。只是,

千余兵加上二郡大族,真能挡住百济人吗?

「百济王已遣使入朝,接受大梁册封,应不至于悍然动手吧?」邵璋忍不住说道。

「求人不如求己。」邵裕看向兄长,认真地说道:「什么册封,都是做不得数的。有人就觉得天高皇帝远,朝廷不会来打他,所以可以为所欲为。再者,百济人最是不堪,他们兴许不会大举来犯,但时不时越境屯垦,收买部落,却是大有可能之事。今日偷一块,明日再偷一块,久而久之,

待朝廷发觉时,大半个乐浪郡没了。」

邵璋一听,还真是这个道理,

自汉以来,乐浪、带方等郡虽然画在舆图上,但根本没直接控制,其中又以乐浪郡最为明显。

其大半土地乃山区,生活着许多部落,名义上臣服朝廷,但一不纳赋税,二自己管自己,他们投向哪边,乐浪郡就是谁的。

百济人把这些部落「偷」走,将国境线北移数十里、上百里,朝廷都不一定能及时发觉。

便是发觉了,人家百济、新罗离得近,已经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了这些部落,你怎么办?

发兵征讨吧,似乎不太值得。不过几十里、一百里蛮夷居住的地方,几乎没交过税,真值得派数万人跨越辽泽,长途远征么?

简而言之,为一处对朝廷没有丝毫贡献的地方,花费巨额钱粮,征调数万人马、二十万以上的役徒千余里远征,搞得海内骚动,民怨沸腾,换你是平章政事,你会怎么做?

如果百济人聪明,当场上表谢罪,表示永为臣属,你又会怎么做?

在平章政事们看来,乐浪、带方二郡政令不出县城十里,荒郊野岭从来就没真正统治过,现在换了百济人占据这些地方,人家表示永为臣属,好像也没什么大的差别。

况且人家就蚕食了几十里,度把握得很好,这就是最恶心、最左右为难的地方一一当然,还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