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晋末长剑 > 第786章 怨言与崩

第786章 怨言与崩

十次,国朝五十余年被灾二百二十余次。都这样了,还打什么?”

庾亮哑口无言。

比起三国鼎立那六十年,国朝各色灾害居然是三国时的三到四倍。

这般深重的灾害,亘古未有,大晋朝不亡可乎?

“仲仁,你先回趟济阴吧。”到了最后,庾亮只能劝道:“尽量多筹措些粮草。河南百姓多出些粮,只是饿一下肚子,但不至于饿死。但这省出来的粮食运到并州、冀州,却可活民无数。”

卞敦闻言一阵血气上涌。

凭什么河南人饿肚子?河北人饿死关我什么事?

只不过这话说不出口,只能腹诽罢了。

“仲仁,做人总要讲良心吧?”庾亮看卞敦一脸为难的样子,忍不住说道:“当年豫州遭灾,河水断流、蝗虫遍及各郡,以至饥民相食,白骨蔽野,流民围攻堡寨,只为求得一口吃食,当时是谁稳定河南秩序的?更有那匈奴屡次入侵,兖州乃胡虏铁蹄蹂躏践踏之地,济阴数次告警,人心惶惶,又是谁打退匈奴的?若无梁王,济阴现在就是常山、中山、太原的模样,卞氏能独活否?”

卞敦无语。

不是他被说服,而是烦了。

十年前听这话,感激涕零。

五年前听这话,微微点头。

现在听这话,只觉得腻了。

你难道不知道人是健忘的吗?都过去十来年了,你还拿这套话术来和我说,烦不烦啊?

若真想拿出诚意,不如先把度田给停了。这可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而是许多河南士族的共同心声。

要我们出钱出粮出人,还不给好处,谁受得了?

现在已经有人呼吁停止清查田亩、编户齐民了,梁王不该听听“父老”的呼声吗?

整天打仗,不统一天下会死啊?

有河南、河北这么大的地方,还不够你家天下吗?

当然,以上这些话他同样不会说出口,但他不说,不代表没人说。

******

蒲津关外,蒲洪率数千兵马缓缓撤走。

潼关之外,赵固也带着掳掠到的少量资粮、人丁,撤回了关内。

河东、弘农再度恢复了平静。

黄河对岸,刘粲看着雄伟的中条山,沉默地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这么好的一次机会,结果两路出动的兵马还不到万人。

这么小的规模,自然不可能有多少战果,只能撤军了。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当然,撤军最大的原因还是长安地震。

这是六年内长安第二次地震了,城内屋宇坍塌千余间,地裂涌水,谣言四起。

刘粲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粗粗稳定了局面。

本来想消停点的,但实在不甘心,于是跑到冯翊,兵出两路,尝试着攻一下晋国。

结果北路蒲洪稍一遇挫,就退了回来。

南路赵固还算可以,劫掠了两个县,直到被忠武军逼退。

眼见着没什么战果可捞,他终于不情不愿地下达了撤军固守的命令,然后——

火速回长安。

六月二十八日,匆匆回返的刘粲入了建章宫。

刘聪已到弥留之际。

看着吃不下任何东西,全身浮肿,连呼吸都有些困难的父亲,不管以往是怎么想的,至少在这一刻,刘粲流下了几滴眼泪。

“终南山崩,我也该崩了。”看见儿子进来,刘聪想笑一笑,但脸上的表情却比哭还难看。

刘粲坐在一旁,不知道该怎么安慰父亲。

“邵贼死没死?”刘聪轻声问道。

“应没有。”刘粲答道。

刘聪有些失望,道:“那我没法在路上截他了。”

屋内又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刘聪眼珠微动,看向窗外明媚的天空。

天很蓝,万里无云。

鸟雀落在枝头,叽叽喳喳,活力无限。

墙角的花卉开得十分鲜艳,蕴藏着勃勃生机。

宫人们走来走去,侍卫们昂首挺胸,他们都正值人生壮年,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他的路,却已经到头了。

“这一辈子……”刘聪喘了口气,道:“和邵贼正经交手就一次。彼时我不认识他,他可能知道我。可惜了,可惜了啊……”

刘粲还是沉默以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