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晋末长剑 > 第732章 援军四发

第732章 援军四发

扫了一眼,道:“陛下,仆以为还是得增兵。若人手不足,征发坞堡丁壮即可。”

刘聪还是举棋不定。

王沈指的是平阳的坞堡丁壮,这是朝廷控制力较强的。但目前已经有许多人手被派到蒲坂津了,修缮被洪水冲毁的中潬城。

从去年开始,因为关中愈发重要,朝廷便仿效河阳三城,于蒲坂津筑东、中、西三城。

西城位于冯翊,东城位于河东,两座关城当渡口而设,隔河相望。

河中沙洲之上又筑中潬城,勾连东西二城。

黄河不比长江,可渡河的地方没那么多。

蒲坂津是此地最重要的渡口,因为可直接沟通关西、关东,且绕过了潼关。

中条山以南还有风陵渡,从河东渡河之后,仍然是在潼关东面,绕不过这个关塞之地。

今年发大水,蒲坂津中潬城损毁严重,故这会已调发人手去修建。

至于浮桥,也在积极修建之中,只不过原本的永久浮桥被冲散了,现在修的是只能用大几个月的临时浮桥。

浮桥很重要。即便刘聪内心之中已经决定与平阳共存亡,但出于种种原因,他仍然下令加快修建浮桥——自己或许用不上,但别人呢?

“将屯驻于安邑的羯人调去王屋,随时援应。”刘聪想了许久,最终下达了命令。

这个时候,左、中、右、上四位皇后齐齐入内,给他端来了茶水、点心乃至酒。

刘聪看了下食盒,本想问为什么没有五石散,想想又闭嘴了。

许久没碰了,本来很想的,但一看到战局,突然间又没兴趣了。

他一把将左皇后王氏、中皇后宣氏拉入怀中。

前者十五岁,后者二十岁,皆有美色,此刻都尽力堆起笑容,用含情脉脉的眼神看着他。

刘聪剧烈地咳嗽了起来。

上皇后樊氏叹了口气,上前轻抚其背。

刘聪第一个皇后是呼延氏,年纪比较大,从辈分上来说,算是他小姨,已死。

第二任皇后张徽光是他的表侄女,张太后的侄孙女、辅汉将军张寔之女,与妹妹张丽光一起入宫,但长相实在一般,刘聪看着就很烦。

尤其在对比了太保刘殷的两个女儿(刘娥、刘英)、四个孙女后,对喜欢丑人多作怪的张氏姐妹更加厌烦。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刘娥非常贤惠,经常规劝刘聪。

刘英姿色冠绝平阳,口才很好,文词机辩,通晓政事。

刘聪一度想立刘英为皇后,太后坚决反对,此事遂罢,刘英很快就不明不白地死了。

刘英死后,刘娥也没活太久,接着死去。

后来张太后病逝。

不出意外,仅过了两天,皇后张徽光就“哀痛过度”,死了。

张丽光多活了些时日,很快“郁郁而终”。

总之,聪哥这个后宫真是……

樊氏是张徽光的贴身侍女,本来也要选一款死法的,无论是“忧惧而死”,还是“郁郁而终”,又或者是“偶感风寒”,总之都要死。

但她长得实在太漂亮了,聪哥居然饶了她,还让她当上皇后。

刘聪对现在的四个皇后都很满意。

至少颜值、身材很能打,也有才艺傍身,是他比较中意的款式。

张徽光姐妹那种噩梦,他是不想再经历了——丑人也能当皇后?这可不是大晋朝。

看着自己的四个皇后,刘聪突生感慨,只见他轻轻抚摸着王氏的脸,问道:“朕若遭遇不测,你们怎么办?”

王氏年纪小,一开始有些懵,待想明白后,身体止不住颤抖了起来。

宣氏年纪稍大,但也说不出话,只不停地掉眼泪。

“还有你们——”刘聪看向樊氏、刘氏,道:“你们怎么办?”

樊氏强迫自己镇定下来,轻声道:“只愿追随陛下而去。”

刘聪大感欣慰,含笑点了点头,然后用目光逼视刘氏。

“陛下……”刘氏面现哀求之色。

刘聪颇为失望,比她两个姑姑差远了,于是冷冷地看了她一眼,道:“自裁吧。”

刘氏软倒在地,晕了过去。

中常侍王沈、宣怀对视了一眼,都感到一阵浓烈的寒意。

天子没服散,但却比服了散还疯。

皇后能死,他们就不会死吗?不,可能更危险,因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