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晋末长剑 > 第622章 重建边防

第622章 重建边防

来,经过不断地招抚、迁移,现在已有上白(上镇,位于安平)、陆泽(上镇,位于巨鹿)、飞龙山(乞活军陈午部,中镇,位于常山)、鲁口(刚提升为中镇,位于博陵)、武强(下镇,位于安平)、易京(由安平迁徙而来,下镇,位于河间)、蒲阳山(由安平迁徙而来,下镇,位于中山)七个军镇——后三者乃安平匈奴降人。

居庸关是第八个军镇,镇将为上谷侯氏的侯智。

卢诜、许式在一旁看着。

陈公对上谷一带的重视,超乎想象啊,难道是为了招抚乌桓?

果然,邵勋很快提到了乌桓人。

“王浚之婿苏恕延在北边长城外?”他问道。

“正是。”侯智答道:“他不敢向北窜太远,不然就到拓跋鲜卑、宇文鲜卑的草场了。”

“原来跑到夹缝中的三不管地带了。东躲西藏,真是不容易。”邵勋失笑:“光庭若知晓其所在,可遣人告之,君已背匈奴而走,何不来投?若来见我,立授——”

邵勋想了一下,道:“怀荒镇将之职。”

“敢问怀荒镇位于何处?”侯智问道。

“广宁郡北境,于沿水(今洋河)北,许其筑一军城,且耕且牧,守边御敌。”邵勋说道。

这个地方在后世张家口万全区一带,属于广宁郡下洛县北境——太康元年(280),改“下落县”为“下洛县”。

历史上的怀荒镇则还要往北,在张北一带,已出广宁郡,在燕山北麓了。“遵命。”问清楚情况后,侯智立刻应下了。

苏恕延是王浚女婿,一开始为王浚打仗,后来闹翻了,投靠匈奴。

匈奴被彻底逐出河北后,苏恕延担心被清算,一溜烟向北逃窜。

如果他不打算投靠拓跋鲜卑、宇文鲜卑中的任何一家的话,那么就只能投靠陈公了。

当然,他也可以自立,谁都不投靠,不求人!但这风险就很大了,可能会被三家一起打,惨不可言。

“上古这边,还得设一二镇将。”邵勋看着自己画的地图,默默思考。

卢诜、许式二人再度对视一眼。

到了这会,两人都有点明白了,陈公是在巩固幽州西北边防。

广宁、上谷二郡,胡汉交杂。以侯氏所在的居庸县为例,他家部曲中几乎一半是胡人,你敢信?

听侯智介绍,广宁、上谷二郡还有不少胡人酋帅定居后,带着牧民、奴隶转变为地方豪强的家族……

真是开眼了!边地风俗,和中原果然大不一样。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幽州尚有八九十万斛粟……”邵勋想了想,指着他画的地图,说道:“春播之后,散粮征召人丁,于沽水(今白河)之畔建御夷镇城。”

御夷镇城位于上谷郡居庸县北境,后世赤城县附近。

而有镇城,当然要有镇兵、镇民了,他们在哪呢?

“此镇镇将之职由我兼领。”邵勋说完,看着刘氏,道:“野那,把你的家臣、奴隶……”

刘野那名下是有“资产”的。

总计一千六百余落,以羯人为主,目前由刘曷柱等人帮忙代管着。击败刘曜、石勒后,常山、中山二郡的部落被瓜分一空,刘野那也得了千余落作为战利品分红,故她名下已有三千落部众。

邵勋想把这部分人骗过来……

说白了,欺负老实人。

庾文君就自己管着自己的嫁妆,汝南、南顿、颍川三地庄园数座,庄客几近两万人,都是父兄、伯父、叔父乃至颍川其他士族送的。

邵勋不太好意思抢老婆的私房钱,虽然安平赎城时已经要过一万五千匹绢布了。

“算了。”看刘野那一副要答应的样子,邵勋良心有点痛,于是说道:“我兼领镇将,你自己选人管着吧,大事知会我一声就行。另者,御夷镇实在太艰苦了,守边将士岂能无赏?从今往后,由幽州年支十万斛粮豆,冀州支两万匹布,聊充赏赐。”

“嗯。”刘野那应下了。

邵勋还有些过意不去。

乌桓苏恕延就罢了,不是自己人。

但刘野那的部众却不好过于苛待,毕竟这个地方随时可能与拓跋鲜卑、宇文鲜卑开战。甚至于,不开战的时候,都会有小规模的冲突,那是要死人的。

不给钱,人家凭什么从冀州搬到幽州?

“郎君是不是要打拓跋鲜卑?”刘野那走了过来,轻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