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后明余晖 > 第六九七章 铁杆庄稼基金会;受降悉尼

第六九七章 铁杆庄稼基金会;受降悉尼

立一个专门的基金会,强制规定每年澳洲三省矿业出口利润的百分之一划拨为专项资金,仅限于作为屯戍部队将士的福利。

  丰富矿产资源带来的巨大收入不可小觑,这会是很可观的一笔资金,堪称一语双关的铁饭碗和铁杆庄稼。

  通过利益绑定来让更多退役士兵愿意扎根于这片土地,如此更加安稳的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毕竟,一旦切身利益被侵害,人便爆发出非比寻常的抵抗精神。

  当大明君臣在从容不迫的准备结束战争状态时,英美则要混乱多了。

  英属印杜由于连续不断的大饥荒而人心惶惶,无限接近饿殍遍野的状态,军心士气的情况也无比糟糕。

  虽然南亚次大陆夏季的极度高温迫使明军印杜兵团无力进攻,可大家都能心知肚明――只要明军通过海路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英属印杜就会像茅草屋一样迅速崩溃倒塌。

  此前皇家海军远东舰队作为一支存在舰队还具备一定的威慑力,让明军的登陆计划只存在于纸面上,然而随着美军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大明海军现在只需抽调少量战舰过来便能干脆利落的收拾掉皇家海军远东舰队。

  坚持抵抗的意义已经十分微小了,徒增伤亡的收益仅仅只是维护日不落帝国的颜面罢了。

  伦敦的正米字旗老爷们不得不接受这一冷酷的事实。

  双方在德黑兰展开了和平谈判,骄傲了几百年的英国人在谈判桌上扭扭捏捏拉不下脸,仅仅是商量议程安排就不太顺利。

  中方和谈代表也不惯着,索性放了鸽子,组团在当地游玩了两天才返回谈判会场。

  保住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已经是不切实际的笑话,英方代表很艰难地答应了放弃英属印杜。

  印杜的统治难度超乎想象,不谈别的,仅仅是语言就有数百种之多,在后世使用人数上百万的语言就有三十几种。

  另外其自然地理条件也比较糟糕,夏秋两季的极端高温非常不适合发展重工业。哪怕不考虑人的因素――懒散和粗心,当地的自然环境也会让机械设备的故障率大增。

  朝廷对印杜的处置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周长风的影响,大明君臣显然没有周某人作为穿越者的独特见识,一部分人甚至考虑扶持印杜复兴莫卧儿帝国的荣光,作为雄踞南亚次大陆的强有力的伙伴。

  哭笑不得的周某人当然不同意,为此还争执了许久。

  于是乎,现如今的处置方案完全变了样,基本将之拆碎了――根据语言、宗教、历史渊源分割出了大约十个邦国。

  内阁和谘政院精心设计了一个独特的邦联政体,套用于英属印杜。

  一般来说邦联由多个主权独立的邦国组成,方方面面皆较为独立,相当松散。不过大明上层量身定做的邦联架构进行了调整――取消了邦国的外交权,稍许加强了邦联中央集权程度,但仍然保留了邦国的财政权、人事权、军权。

  简单来说,大明上层希望使之成为一个松散的地区性农业大国,用不着太强,主要提供矿产资源和廉价劳动力。

  英属印杜的归属问题没有悬念,英国人也管不着明人如何处置他们最重要的殖民地。

  双方最大的分歧在于更西边的地方。

  大明方面要求英国势力全部退出伊朗和阿富汗,接着又提出索取波斯湾周边的若干殖民地,包括阿曼、阿布扎比、卡塔尔、科威特等地――这其实是周某人大力推动的。

  英方一口咬死不同意,双方为此展开了漫长的扯皮,谈判陷入僵局。

  人们并不确定波斯湾周边是否存在巨大储量的油田,但伊朗现在石油年产量就达千万吨却是事实。

  由于这个认知,大明上层一度考虑放弃索取波斯湾周边殖民地,只要英国势力从伊朗退出倒也可以接受。

  周长风当然不乐意,按照战后格局来看,中亚各国只有倒贴的份儿,但是波斯湾周边确实需要现在全力争取。

  他觉得英国人还是挨打挨的少了,到了眼下这个处境还死咬着不松口,属实是倨傲得认不清现实。

  当然,除了倨傲以外,英国人有恃无恐的根本原因在于英中两国相距太远,高枕无忧的正米字旗老爷们不担心原子弹会落到他们头顶上。

  至于澳大利亚,作为宗主国的大英帝国实在是无能为力,鞭长莫及的英国人纵然有万般不舍也只能认了。

  大战期间为了保证军队需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千方百计的扩充军事工业,军费开支更是占据了多数预算,可仍然不够,其中超过六成是各种各样的债券,财政赤字十分严重。

  残酷的战争让澳大利亚消耗了大量人力、财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