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大文学 > 诸天影视剧变 > 第1170章 工业根基

第1170章 工业根基

这么详细,建起来绝对没问题!”几位技术员保证道。

“那就好!”林昊点头认可。

为了尽快完成安装,让这座炼铁厂投产,林昊准备使用空间装备,偷偷的帮忙追赶进度。

没办法,要一步一步安装,得等到猴年马月去了,而且林昊也不可能一直留在这里。

在安装期间,亘山煤矿也在林昊带来的采煤设备下,开始向这里运送煤炭。

这座平山本地的煤矿,储量不大,在后世90年代就关停了,不过现在还在源源不断的产煤,短时间内不用担心用煤问题。′E?Z^小+说?网_ \追.最`新′章+节\

······

接下来,林昊又带着加工设备,准备给平山县的军工厂升级设备。

在仔细了解生产情况后,林昊也是被震惊到了。

“没想到平山县的兵工生产能力这么强!”林昊感慨的对负责军工的领导说道。

“这是咱们的老百姓,全力支持的结果!”军工领导感慨的说道。

华北军区的第33兵工厂,就分散部署在平山县境内,县里能自制硫酸、土法炼铜、生产炸药。

还能生产75毫米山炮炮弹、60、82、130迫击炮弹,手榴弹、子弹都能生产。

其中,北冶厂月生产75山炮炮弹1500发,南冶分厂月产82毫米轻重迫击炮弹发,唐家会和罗汉坪分厂月产130迫击炮弹5000发。

木盘分厂,月产手榴弹15万枚、复装子弹20万发。

他们居然靠着简易机床,每个村庄用手工、小作坊式的生产,竟然能有这样的产量。

不得不说,这就是一个奇迹,这还只是一个平山县。

要知道这样的兵工厂,在整个华北、在太行山里还有许许多多。

而这个时候的我党,就是靠着老百姓手搓弹药,硬生生的支撑着解放军干翻了果党。

老百姓白天种地,夜晚在民兵的组织下给前线运输弹药物资。

整个平山县总共不过25万人口,但却有7万人参军参战,2万人参加过八路军,近5000人牺牲。

除了妇女、老人、儿童,等于是平山县全体青壮年全员当兵。

剩下的人,则给解放军制造武器弹药,生产粮食、运送补给。

也难怪之前,他在说到底是建设几个小高炉炼铁,还是直接建一个大高炉的时候,几位大佬一致说建个大的。

没办法,阳泉、故县那两座高炉,加起来年产也才堪堪吨铁。

而林昊的这个900立方容积的高炉,炼铁每天700吨,理论年产达到25万吨。

而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军工厂,都等着米下锅,那1.4万吨铁的年产量,根本就不够用。

而林昊带来的各种机器设备,在提升军工品质的同时,必然会极剧拔高武器弹药的产量。而这更加剧了钢铁缺乏的问题。

不过炼铁问题,会随着900立方高炉的建设解决,所以配套的武器加工能力,也在林昊带来的机械设备下,迅速完成更新换代。

炼铁的问题解决了,但钢铁缺乏的问题,又凸显了出来,于是林昊使用精神标记,让米粒坚的人购买一批空分机。

空分机是从空气中,制取氧气的核心设备。

没错,林昊准备上马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

好在林昊以前,在其他影视世界学过这个,因此使用这个工艺简直就是轻车熟路。

刚好这次带来的设备中,就有一座容量为80吨的转炉,一旦使用氧气顶吹转炉,连续生产24小时生成,钢产量可达到3000~4000吨。

不过改造需要的时间不短,林昊此前就准备了一个,1.5吨的电弧炼钢炉。

电弧炼钢炉是一种,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来熔化废钢或铁水的炼钢设备。

工地上已经搭好了简易厂房,电弧炼钢炉昨天就已经安置到位。

现在正在从南冶和唐家会扯电线过来,阳泉那边支援的生铁很快就能送达。

只要一切就绪,就能冶炼出第一批特种钢材,到时候机械设备上需要的刀具,就不缺工具钢了。

林昊来到电炉厂房中,这里条件非常简陋,不过好在设备体积很小,直径4.2米,高度3米。

林昊又从平山县,抽调了部分电工、冶铁人员,今天开始进行专门培训。

南坪的炼铁大高炉,如火如荼的建设着,电弧炼钢炉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而电炉需要的电力是海量的。

目前西白坡,虽然建有一座194kw的小发电厂,但据装机容量和电机效率以70%计算,最高发电电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